第1249章 人族大迁徙(2/3)
总而言之两个字,划水!
这就是赵元开在过去三个月里想通的问题。
不过。
对外是划水。
但对内,却完全不同的。
赵元开一向的主张都是稳扎稳打,当初登临西天域之时也是想着一步一个脚印的。
只是局势突变,一切都是始料未及,让赵元开不得跟着随机应变。
而现在,大汉的局势相对一稳,那赵元开还是要回归初心的。
初心是什么?
就是立国为民啊!
尽管大汉进西天域之后,很多对内的民生发展决策都没有搁置,但重心毕竟不是在这儿,所以难有成效。
而现在,是时候加速推行整个西天域的建制建设了。
西天域终究是还是太大了,相当于上百个汉土那么大,这对于治理者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尤其是在整个地域发展水平低下的况之下,更是难上加难。
地缘问题,信息传递问题,都是难题。
但有一点很好。
那就是认同感和归属感。
这个曾经赵元开以为最难解的问题,而今完全不是问题了。
原因很简单。
就是大汉太强了。
其次,就是大汉在这场族浩劫当前所表现的担当和态度。
搁以往。
这些个西天域的边缘地带族肯定是会抵触大汉的。
毕竟是底蕴太浅了,又是王朝新式,还是从蛮荒孤岛之境走出的。
但现在,这些都不是问题。
现在谁敢说大汉不行?敢说大汉底蕴浅薄?
所以啊。
只要认同感和归属感没问题,那一切就简单了。
国朝是想要建设好整个西天域的,而西天域族又是殷切期望投
国朝的怀抱之中,那这就是一个双向奔赴的大好局势。
而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复制汉土的发展经验。
其实一开始,以天安古城为典型代表,做的也是复制。
但那个时候步子迈的不够大,一步一步的来,先试点,再分批次,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现在没那些个担忧了。
赵元开一划就是一大片,一推行就是一整套。
先农业升级,同步工业起步,各项国策福祉直接砸就是了。
不过,有一点还是不同的。
那就是行政制度。
汉土是国朝集权,统一调配。
那是因为汉土不大,而且自古就是一个整体,有着完善的上下通联机制在其中。
但西天域不一样。
且不说那些个王朝皇朝了,就算是宗门圣地,那也是数十个。
这就是相对封闭和彼此割据。
你要是强行将其整合成一个整体,上下一致,那就很不现实了,彼此矛盾太多了。
所以,赵元开大着胆子,直接采取类似于联邦制度的新制度。
以当初的王朝或者皇朝为基本单位,改为州,依旧是成立州级两府,但这两府的自治权限极高。
这就是赵元开在放权。
顶层设计是一码事,底层自治又是一码事。
怎么搞,具体况具体分析,具体地域因地制宜。
把基础的问题
给两府,大胆放权,国朝只要成效,不限制方法策略,当然了,基本原则和法令框架是不能违背的!
这种建制体系对于体系员的要求是极高的。
若是早个十年二十年的,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但现在。
问题不大。
为什么?
无他,就因为汉土还有一座最为顶级的行政圣府,翰林圣府!
国朝四大圣府,最早的神机圣府,而后的大荒圣府、理宗圣府,以及最后一步成立的翰林圣府。
这四大圣府,基本上涵盖了对于一个文明来最为重要的四个方向:
仙武、科技、军武、以及文!
过去的近二十年里,翰林圣府也为国朝输送了大批的
文圣子啊,但相比其他三大圣府,翰林圣府的圣子们多多少少的心有几分不平。
因为国朝给他们施展的空间太小了。
而现在,机会来了。
于是乎。
又是三个月的时间。
赵元开一门心思扑在了西天域建制建设之上。
曾经的初步战略方针被一而再的打和修正,才有了今
的西天域统分的四十九州府!
是的,四十九州府是简过后的。
那些底蕴文化相对割裂不是很严重的,赵元开都尽可能的让他们整合在一起,类联邦制的二级架构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