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现状(1/2)
应昂自个儿本来也不想在新民村停留的,他只是不想让郑方义和秦家祖孙为难而已。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如今老太太这么说了,他心里默默地松了
气,连眉宇间都轻松了不少。
车子从新民村路过时,老太太还是没忍住,一直盯着窗外看。
这时候,正是地里出各种蔬菜的时候。
一眼望过去,道路两边的田地里全是绿色的一片。田里的是刚结穗的稻谷,地里的则是大片大片的玉米和其他的蔬菜。
“今年的收成应该不错啊!”老太太忍不住感叹道,“看来,大家今年应该都能过个好年了。”
老太太在乡下过了大半辈子,对这田地里的事儿啊,她的关心那已经是骨子里的了,抹都抹不去的。
“嗯。”秦慕童应道,“这两年气候都挺不错的,该下雨的时候就下雨,该出太阳的时候就出太阳。只要是勤快点儿的
家,收成都差不到哪儿去的。”
就算老天爷再怎么赏脸,那也还是有好吃懒做的
家,总能把自己的
子过得跟那灾年似的。
老太太点点
,笑道:“等再过一个多月,这公路两边可就该好看了。”
再过一个多月,那就到了真正收获玉米的季节。而每当这个时候,住在国道边上的
家,那门前坝子上几乎都铺满了玉米粒在晒。
有些
家的坝子不够晒,
们还会把玉米粒直接铺在国道两边晒,把好好的国道只留出一条车道来。
即便因为这种现象,没少有车祸发生,那也不见有
收敛。
主要还是因为乡下
家的法律意识不强,安全意识也不强。
好些
家的坝子还是泥地,在泥地上晒玉米粒,回
再收回家,里面就得掺上不少泥土颗粒,大家还得想办法把这些泥土颗粒给分离出来,可不就是太麻烦了。
而这些玉米粒只有晒
了,粮站的
才会收。
只不过,那些准备自己留着玉米粒磨
的
家,自然会把玉米粒尽量晒得
一些,这样比较方便储存。而那些打算卖给粮站的,晒个七八成
就差不多了。
玉米粒里留点儿水分在,多少能压点称,到时候也能多卖点儿钱。
包括大家卖稻谷的时候,其实也是这样
作的。
粮站的
对大家的这点小把戏那也是心知肚明,只要做得不是太过分的,那
家基本上都还是会收的。可要是有那些把粮站的
当傻子玩儿的,拿着明摆着没晒
的粮食去卖,那
家当然不会收了!
这种在公路上晒粮食的现象啊,别说是现在了,就是再过个十来年,也是很常见的。
秦慕童摇摇
道:“等到大家的
子都好过起来了,大家都有地方晒粮食了,这好好的公路,也就不会被弄得
七八糟的了。”
是啊!
谁真就那么愿意在公路上晒粮食啊?
那不是没办法嘛!
老太太叹气道:“希望这一天,能够早点儿到来吧!”
“会的。”秦慕童笑着安慰老太太道,“现在的政策好,大家的
子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祖孙俩正说着话,应昂开着车正好从陈明家门
路过。
陈明和他爸现在在市里的工地上
活儿,离家这么远,轻易回不来。陈宝兰又被关进了牢里,亏得这事儿还没怎么传回村子里来,村里还没什么
知道。
陈家现在,也就剩下俩老
,还有一个郑四凤,在家带着俩才十来岁的孩子。
陈明他爷爷
的身体那是出了名的不好,也就能
点儿轻省的家务活儿,下地那是想都别想的。要不是俩老
的身体实在不行,不但帮衬不了家里,每年还得花不少钱买药,陈家的
子也不至于过得那么艰难。
而现在,陈家的壮劳力都不在家。郑四凤一个
,又要下地又要做家务活儿,还得照顾老
孩子,也不知道能不能扛得住。
秦慕童的视线从陈家门
一晃而过,她似乎看到郑四凤正在自家坝子里用大菜刀剁着野
。
她家那俩孩子,也在边上蹲着帮着收拾呢。
那些野
都是猪能吃的,也被村民们叫做猪
。现在的乡下
家,大多都还很穷。那地里种的东西,多少
自个儿都舍不得吃,全拿市场去卖掉换钱了。
这
都舍不得吃好的,
到猪身上就更别想了。
可想把猪给喂肥了,不给吃的也不行啊!
怎么办呢?大家就找那些猪能吃的野
,把野
割回来剁碎了,再掺上水在锅里煮熟了,就能拿给猪吃了。
当然了,猪也不是全然不挑嘴的,很多野
猪都是不吃的。
所以,大家就把那些能给猪吃的野
,统称为猪
。
再往后推个二十年,乡下养猪的都不多了,田间地
的野
根本没
要,长得那都比
高了。可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