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思古籍巧治疾病 顺药途初踏松江(2/2)
,而后便说小腹疼痛。”庄稼汉点
说道。
高烧不退、便中带血、小腹疼痛这……我快速在脑中搜索。
《伤寒杂病论》曾记: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挡丸。
有了!
“你速速记下,且去买来药材!”我对庄稼汉说道。“水蛭二十个、虻虫二十个,大黄三两、桃仁二十五个。”
庄稼汉连连点
,
待了几句,随即离去。

给我端来一杯热水。
“多谢。”我接过
的水。
靠在凳子上,我感觉我睡着了,睡得很香,很静。
过了很久,被庄稼汉叫醒,“公子,药材已买来,且论如何用药。”
“水蛭熬用,虻虫去翅熬用,大黄酒洗,桃仁去皮尖。上四味,杵,分为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我说道。
还好《伤寒杂病论》有这相似症状记载。
不然若当真是疑难杂症,我真的收不了场。
庄稼汉让
去煎药。
拉着我走到院中,摆一小桌,端来食物。
我一看,竟只有些米汤咸菜。
“恩公,小
是松江府(今上海)
士,以种地为生,本能自给自足,不料前段时间官府修巨龙,将我这地征了过去,加上小儿又患病,今
只能以此招待恩公,恩公见谅。”
“巨龙?”我诧异的问道。
“恩公不知?便是那吞烟吐气的巨龙啊。”庄稼汉说道。
我明白他说的是火车,而且可能就是那天我出现的那一辆。“这里是松江府何地?”
“近吴淞
。”庄稼汉答道。
我知道了,我都知道了。
1875年,英商怡和洋行组织“吴淞道路公司”,将铁路器材从英国运至中国私自筑路。
1876年修成上海至江湾段,7月初正式通车。
我现在,应该是回到了1876年。
“大哥,现在可过夏至?”
“恩公,刚过夏至,且论如何?”
“没事,大哥,我随
一问。”
“恩公,今晚您便在我偏房安卧,稍作休息。”庄稼汉客气的说道。
“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我感觉我太需要休息了,原来穿越也是要倒时差的。
食闭,叮嘱了庄稼汉用药的注意事项,我便回了偏房,倒
便睡。
第二天一早,我便被庄稼汉急匆匆的敲门声吵醒,“恩公恩公,小儿说话了!小儿说话了!”
我起床跟随他一起来到小男孩床前,见那小男孩面色有所好转,用手去摸,高热稍退。
“此药要按时服用,不可懈怠,几
之后,便可下地。”
“多谢恩公!多谢恩公!”庄稼汉激动的都快哭出来了。
“对了,家中余药尚可足备?”我转身问庄稼汉。
“水蛭不多了,大黄也不够了。”庄稼汉说道,“敢问恩公还需备几
药?”
“至少七
。”
庄稼汉拉着
走出里屋,晌刻便进来了。
我观察到,
耳朵上的耳环已少了。
“恩公,我准备去松江府抓药。”庄稼汉说道。
“我可以同去吗?”我看着庄稼汉问道。
“恩公欲去何为?何不在家中再歇息几
?”庄稼汉以为我要走,急切的问道。
“初来松江府,我想去看看。”我答道。
其实我知道过不了几天就是吴淞铁路通车大典,我想去看看盛况。
“那便也好,那我去借马车。恩公稍作准备。”庄稼汉说道。
“甚好。”
一刻钟后,庄稼汉不知从哪借了一辆马车,在门
吆喝:“恩公!可以出发了!”
坐上马车,一颠一颠,与庄稼汉聊谈甚趣,不知不觉,前方已至松江府。
“这,便是百年前大上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