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封锁(1/2)
绝大多数来他们站的
都是年纪不大的流
汉。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按照道理来说他们应该去其他正规的救助站,但其实很多
都不愿意去。
归根到底两个原因。
第一是觉得没必要,去救助站的都是老
,而且救助站又有救助两个字,在很多置换者内部的
流中,也可以反映这种倾向。
那就是没有劳动力的
去救助站可以说是天经地义,但要是大小伙子去,或者一个健壮的去,很容易被
指指点点。
当然,如果可以把这些指点完全抛在脑后,也是无所谓。
但救助站里的环境说实话,年轻
是待不住的。
拥挤,沉闷,异味,疾病传染……
更重要的是,救助站里基本都是老
。
没有年轻
,没有年轻的
。

置换者现在也成规模的出现了,但是和男
有区别的是,她们似乎更愿意以某种小规模的方式,三五成群,或者十几个一群,组成各种各样的小圈子。
而不是和男
一样形成那么规模庞大的救助站。
这些小圈子看起来并不起眼,甚至给
的感觉,和男
们弄出来的帮会也没啥区别。
不,其实区别大了。
男
们弄出来的帮会,其实是为了“事业”,事业,其实就是为了挣钱。
从早期煽动大家一起帮其他置换者“维权”,但中期去大街上游行,对抗警察,再到各种
力犯罪。
其实本质上都是为了挣钱。
不管意识再怎么换,经济规律依然主导者
类的社会活动,挣钱,依然是男
们的刚需。
但
们就不太一样,她们并不热衷太过
烈的变化,很多
团体组织在一起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可能十几个
住在一个屋子里,只是因为她们都喜欢这房子的装修风格,又或者她们有类似的置换经历。
当然,也有更多的
选择独居。
意识置换时代,对岁数比较大了的男
们最大的诱惑,除了有可能让他们更加年轻以外。
可以说,还能让他们名正言顺的摆脱过去的所有社会关系。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婚姻。
而意识置换产生的社会混
,也给了很多新的年轻
更多的机会。
因为这样的混
下,
们对恋
的要求似乎也开始下降了。
大多数
不再看中房子,工作,还有钱。
家里有一个男
,能给她们安全感,这是男
之间最自然的互相需要。
以前大家都在聊男
不想结婚,不想找对象的问题。
现在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了,当社会面临冲击时,家庭,特别是基于自愿形成的新家庭,似乎成了解决问题的一种办法。
林晓看着这些登记者,很难想象这些大街上的流
汉不愿意去救助站的原因,只是因为那里不好找对象。
他们在城里逛,用手机软件搜索的勤快一点,其实不难找到很多单身的
。
尤其是那种家里男
置换走了的,留下老婆孩子这种,相比较男
们的落魄,这些留下来的
通常还生活的不错,起码还有稳定的生存环境,一些开始后悔置换的
,在政府的严打之下,已经开始各种寻找退路了。
找一个
结婚,也更容易找工作。
不过显然,能够被周云阳找回站里来的
,条件肯定已经被市场筛选过了。
虽然看着年轻,但是看着也都是歪瓜裂枣,估计长相可以的早就被挑走了。
严打前的年轻
拿着手机都是在联系业务,严打后的,拿着手机基本上都是在撩骚。
方一鸣那里有现成的数据,林晓记得不是很清楚,但有个结论他是大概知道的。
就是年轻
感染者的置换率,平均比男
会低四十个百分点。
比起男
,
往往更难以舍弃原有的社会环境去冒险。
愿意置换的,很多都是因为容貌,以及身体上的某些客观缺陷。
肥胖,牙齿不整齐,长了黄褐斑,有妊娠纹……
不过到了老年
,这个置换率反而会超过男
,特别是孩子已经成年,不再需要自己照顾的。
而很多
置换到老
的身体,再次置换的意愿也是最强的。
一些老年
,甚至会在自己身体还是老
的时候,故意在网上谈恋
,然后拼命的换一个年轻的身体去奔现。
所以客厅里的这些男
,还说不好跟他们聊的
到底谁更正常,谁更不怀好意。
林晓睡觉前,为了保险起见,再次吃了一颗感冒药。
一群
在客厅打呼噜,不吃药他感觉自己有点睡不着。
一夜无事。
第二天醒来,他出现的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