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祸从口出(2/3)
到最后的黯然神伤。
一夫妻百
恩,可惜韩金儿并不珍惜。
李自成跟着大明锦衣卫归京,虽然听闻让他去万岁山看护树木,有点让他摸不清楚脑,但是他依旧是策马狂奔,一路北上。
皇帝召见,他敢不去?
而此时的京师城内,大明皇帝正在为一件琐事疼不已。
因为张嫣违制了。
虽然懿安皇后因为皇权的替,并不需要她戴孝披麻的守孝,自从梓宫送到太庙之后,张嫣也一次未曾去看过,但是不管是朝臣们还是京师的笔正们,也挑不出理来。
这都是大明朝的传统。
但是大明皇帝的一首新词问世,沁园春雪的诞生,本身表明了一个雄主的野心和对时代的渴望,其激励作用还未体现,倒是招惹了朝中清流们,争相上书。
因为懿安皇后穿着件红袄,不用披麻戴孝不假,但是穿大红色属实过分了些。
红妆素裹,分为妖娆。
此句似乎也坐实了懿安皇后,当前往天坛斋戒,的确穿的是大红袄。
“这些整天闲的没事
,就盯着别
穿什么吗?!”朱由检略微有些
疼的扔出去了手中的奏疏。
张嫣穿红袄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大亨殿很冷,没有地火取暖。
三大殿、乾清宫、坤宁宫、慈庆宫、慈宁宫、文华殿等大殿,在修建的时候,都已经铺好了烟道,并且有惜薪司的内侍们,每负责填柴取暖,只不过现在是填煤了。
大明皇宫的地火烟道的大小,大概正好是十多岁的孩童能够爬进去清理杂物的大小,到了冬惜薪司的地火烧的
心火都旺,殿内很暖和。
但是天坛是斋戒的地方,自然没有这等奢靡之物,惜薪司也只能整俩火盆,聊表他们惜薪司对皇帝的忠诚。
所以,张嫣才穿了大红袄。
那为什么穿红色呢?!不能换个色吗?
不是张嫣不想,是没有。
大明皇宫穷。
大明皇帝连换个琉璃瓦,都要废物再循环的使用,皇极殿的门前的金砖地面都是坑坑洼洼,数十年没有修补了,周皇后在后宫都亲自架起了车纺布,大明皇宫的确不富裕。
毕竟是皇帝斋戒,属于私密的皇室行为,只要内侍们不说出去,其实也没什么。
但这事,坏就坏在了大明皇帝突然吟了一首词。
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立刻想到…,立刻想到…,立刻想到杂,立刻想到私生子。
中国的想像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
鲁迅先生这一点看的极其透彻,两句诗词,朝臣们立刻就品出味来,懿安皇后的服饰艳丽,才有红妆素裹虎狼之词。
至于诗词的立意和水准,反倒是没几个在意了。
叫一声撅一撅,
叫两声撅两撅。三声唤出扶桑
,扫尽残星与晓月。
是朱元璋登基那一写的诗词,刚吟了前两句,就在登基大殿上,有
嗤笑不已,还不止一次,那可是朱八八,差点当场给气撅了。
但是登基大典见了血,总归是不吉利,朱八八也只能忍了。
大明文臣这不长眼色,关注不到重点,喜欢咬文嚼字,真的是祖传技艺了。
所以,大明皇帝眼下才如此气急败坏,本来他以为自己搞的改柴为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北地一场三五年未见的年前大雪,都是好事连连,他才即兴抄了一首诗,结果还抄出事来了。
“倒是委屈皇嫂了。”朱由检叹气的说道。
“阿嚏!”张嫣打了个嚏,她现在披着一件素色的大氅,在誊抄着朱由检作的那首沁园春雪,越誊抄,就觉得这篇词的立意极好,饱含着对天下
的勉励,文气冲天。
而且这么霸气的一首词,怎么看也只有皇帝才能写出来,哪个臣子风流墨客,敢写这种诗词,明天脑袋就该搬家了。
但是,张嫣又撇了撇朱由检略显稚的面庞,和这诗词的意境的确是有些不太相符。
“阿嚏!”张嫣又重重的打了个嚏。
张嫣畏寒,这还得追溯到天启三年小产的时候,生了场重病,那年也是冷的要死,而坤宁宫掌管地火的惜薪司的内侍,在客氏和魏忠贤的授意下,故意将坤宁宫的烟道堵上,那一年张嫣就染上了畏寒的毛病。
“王祖寿!让惜薪司的内侍把煤填足一些!”朱由检不耐烦的喊着乾清宫太监王祖寿,这些小事还要大明皇帝亲自待,这一点就远不如王承恩。
王祖寿首先是坤宁宫太监,其次才是乾清宫太监,所以做事得先顾着乾清宫那位,他听到皇帝训斥,灰溜溜的出了乾清宫。
张嫣掩着嘴角轻笑,摇说道:“这有什么委屈?以前的时候,我也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所以朝臣们、内侍们、后宫主、笔正们才
诛笔伐,到哪里都不讨喜。今天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