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恩怨录(5/6)
毁负责,告老还乡。
随着祖大寿地位的迅速上升,祖氏满门都获封官职。祖大寿的兄弟祖大乐、祖大成、祖大弼,子侄祖泽远、祖泽沛、祖泽盛、祖泽法、祖泽润、祖可法等,都是上自总兵、下至副将、参将、游击的各级军官,分驻宁远、大凌河(今辽宁凌海市)、锦州诸城。
………………………………………………………………………………………………
十二、清朝建立,多次关
崇祯七年七月,后金再次发动之战。兵分四路向明朝腹地进攻,以宣府、大同为主要攻击目标,影响所及至于北京戒严。这次
塞,蹂躏逾五旬之久,杀掠无计其数。明廷官员行至宣府大同长哭不止。
崇祯九年四月,后金改国号为大清,皇太极称帝,改元崇德。改建州为满洲,此“满”字,取李满柱的满字,意味:李满柱的真。
毛文龙三大力柱: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被清廷封为王爵。
崇祯九年六月,武英郡王阿济格独石
,进抵居庸关,攻克昌平,直
北京。明兵部尚书张凤翼、宣大总督梁廷栋皆按兵不敢战。清军遍蹂畿内,攻略城堡,掠夺
畜十八万。九月清军从建昌冷
出边满载而归。
崇祯十一年九月,皇太极令睿亲王多尔衮、克勤郡王岳托等率领清军分两路,一墙子岭,一
青山关,至通州会师。
到涿州分为八道,一路沿太行山,一路沿运河,山河之间六路并进。
十一月,建进攻高阳。赋闲在家的孙承宗率全城军民守城,城
被擒,自缢而死,他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战死,孙家百余
遇难。
明督师卢象升十二月在钜鹿贾庄被清军包围,突围奋战,马蹶遇害。
崇祯十二年正月,清军攻下济南,明朝德王被执,全城焚毁一空。
二月清退兵。
崇祯十一年九月至十二年二月关,总计共七个月,转掠二千里,攻下七十余州县,俘获
四十六万余,金银百余万两,满载而归。
………………………………………………………………………………………………
十三、大明朝孤注一掷的宋锦之战,皇太极鼻血不止驰援锦州城
崇祯十二年任洪承畴为蓟辽总督,系东北边防,防备清兵。
崇祯十三年三月,皇太极命郑亲王济尔哈朗、多罗贝勒多铎等领兵修筑义州城(今辽宁义县),驻扎屯田,令明山海关外宁锦地方不得耕种,意图饿死锦州关宁军。
祖大寿向明廷求援,洪承畴支援领王朴、杨国柱、唐通、白广恩、曹变蛟、马科、王廷臣、吴三桂八总兵,步骑十三万,援锦州解围。
洪承畴领兵驻扎宁远,侦察敌和等待后方粮
筹措。兵部尚书陈新甲主张速战速决,反复催承畴进军。
崇祯十四年七月二十六洪承畴在宁远誓师,率八总兵、十三万
驰援锦州。
七月二十八抵锦州城南
峰山一带。
七月二十九,命总兵杨国柱率领所部攻打西石门,杨国柱中箭身亡。后双方在
峰山战事胶著,建
兵马,死伤甚多,清军失利,几至溃败。
八月十八皇太极接到前线军堡,带病急援,行急鼻衄不止,流着鼻血昼夜兼行500余里,到达锦州城北的戚家堡。
粮不够的弊端终于出现,建
趁
落时夺取明军屯积在笔架山的粮
十二堆。明军粮
不济,自
阵脚,被皇太极击败。洪承畴被围困送山城。
崇祯十五年二月十八松山城被毁,洪承畴、祖大乐被俘。
崇祯十五年三月八,锦州城已
相食地步,祖大寿带锦州城归降清廷。祖大寿被授予汉军正黄旗总兵的职位。
五月洪承畴剃发归降,皇太极始终对洪承畴心有忌惮,除咨询外,也没有任以官职。恐出现祖大寿叛逃之事,也始终对洪承畴禁足。
崇祯十二年至崇祯十五年,历经三年的松山城、锦州城大战,史称“松锦大战”,自此明朝宁锦防线彻底崩溃,山海关外只剩下宁远一座孤城属于大明。
战线再次回到了袁崇焕与皇太极写信建立锦州城的局面,袁崇焕几封信玩了皇太极十五年,皇太极终于攻克锦州,将战线恢复到了当初努尔哈赤临死之时的局面。
………………………………………………………………………………………………
十四、大明亡于流寇,吴三桂献关
崇祯十五年(1642年),在贝勒阿泰率领下,分路从墙子岭
,会于蓟州,然后分道,一趋通州,一趋天津。
十一月,北京戒严,明勋臣分守九门。
清军铁骑继续南进,直山东,连克三府、十八州、六十七县。俘获
三十六万余,牲畜五十五万
。次年四月北还。明朝将帅拥兵观望,无一敢战。
崇祯十六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