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唐朝文化底蕴(二)(2/2)
秀,他主张渐悟说。南宗创立者是惠能。唐代唐武宗时对佛教采取高压政策,史称会昌灭法,使得除禅宗南宗等少数宗派外,其他佛教派别从此一蹶不振。佛教的政治地位虽不及道教,但其传播范围之广、经济实力之大、信徒数之多都远在唐代道教之上。
道教遵奉老子李耳为神,由于唐朝皇室姓李,因此道教自唐初就被规定居于佛教之上,在唐代上流社会也很流行。唐朝李氏家族认为其为老子之后,唐高祖,特别在终南山建太和宫,来祭祀老子,唐高宗追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并诏令王公百官研习老子的道德经。武则天上奏请令王公百官都学《老子》,每年依《孝经》、《论语》例考试士。玄宗、代宗亦大力提倡道教,使其在中国的地位达到顶峰。玄宗亲自注解《道德经》,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还在科举考试中增设道举与儒家经典,同列《明经》科举
策试教本,明显有将道家列为国学,颇有与儒家经学齐足并驰的意义。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开元年间全国有宫观1687所,其中
观550所。当时主要有清经法派和正一派二宗,主要
物有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吴筠、张果等。道教之所以受帝室青睐,主要原因是他们多炼取金丹,唐朝的许多皇帝亦因信之服用而丧生,例如唐宣宗。
西安大雁塔除了佛道二教外,当时还有***教、景教、拜火教与摩尼教等外来宗教。但社会影响力较小。唐代对外来宗教相对宽容,期间多有外来教士传授教法,其中以***教和景教为最大。***教是唐的敌国大食的国教,称作“大食法”。651年,先知穆罕默德的舅父沙德作为使节两次出使中国,得到高宗接见以及传教的准许,在广州筑建怀圣寺。以后的两个多世纪,***教随着西域商沿途陆海两条丝路
唐,在中国发展壮大。景教通过同一个路线传
中国,因被误认是大秦国(拜占庭帝国)的国教,所以称作“大秦景教”。638年为唐朝所认可并得到政府资助在长安兴建大秦寺,并立下石碑。然而会昌五年(845年)唐武宗大举废佛,因此景教也同时被禁,此后几乎在中国绝迹。
摩尼教为西元三世纪起源于波斯,安史后,回纥势力大,摩尼教凭著回纥的庇荫下在中国传教,不过后来受会昌灭法影响,摩尼教势力遭受沉重打击不过并未断绝,该教信徒到了政治控制力较弱的南方并渐与其他宗教相结合,在今天的福建建立传教据点,流传到东南浙、闽沿海地区,从此转为民间秘密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