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打草惊蛇(1/2)
驾着车战船闯进楚军包围圈的并非沈兵的黑甲军,而是李岩所领的步兵。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沈兵之所以要求杨端和再给半个月时间是从两方面考虑:
一是李岩等一步兵需要些时间训练。
这一点并没有什么难度,毕竟车战船
控十分容易。老式战船还有齐力划桨保证两边平衡的问题,车
战船却只需要脚踩就行了。
如果说有什么需要训练的话就是掌舵、摆阵,另外再加强下弓弩。
这些对于训练有素的秦军来说只需练个几天……秦军甲士大多都是由弓弩手晋升的,所以弓弩当然不是问题。
另一个则是编筐艺那边赶赶工,半个月后剩下的一千余套盔甲就完在了。
于是黑甲军就是名副其实的黑甲军:战船、青铜剑、弓箭、盔甲等一应俱全。
另外还有长戟……水军用的长戟与步兵用的长戟有些不一样。
步兵用的长戟比较复杂,可以刺、勾、划、挑等。
这很正常,因为这时代还有车兵,车兵中就有一名执戟甲士,他的任务就是在敌我错时用长戟的锋刃划伤敌
……通常不会刺,因为其反冲击力会将戟士撞下车来,所以长枪反倒不合适。
水军使用的长戟要比步兵简单得多,它其实就是一根尖长竿然后加个钉形
。
它通常不是用来杀伤敌,而是钉住敌
战船然后将其拉近身强制步战。
这一点沈兵不提倡,黑甲兵此时的长处就是弓,步战应该尽量避免。
反而是李岩那些在船上的步兵要尽量使用这战术。
一切准备妥当后,沈兵便让李岩带着两千五百名步兵驾着车战船开往牵城。
实际上是杨端和下的命令。
沈兵是校尉而李岩却是副将,按常理该是李岩命令沈兵。
这也是李岩一直愤愤不平的原因之一。
所以当李岩带着部下赶到牵城看到分散在各山的楚国水军时,马上就用旗号命令部队分散进攻。
步兵校尉刘惦驾着另一艘船从后方赶了上来,隔着十几米朝李岩请示道:
“李副将。”
“将军命我等应保持阵形不得贸进。”
李岩“哼”了一声回道:
“这哪是将军的命令,分明是那沈兵的主意!”
“敌水军不过一千却分守数十处,每处不过数十
。”
“我两千余兵马何需怕他?”
“速战速决拿下牵城,便是有埋伏我等也可上岸应敌!”
应该说这想法有一定的道理,毕竟李岩等一是步兵更擅长步战,所以拿下牵城后脚踏实地才能让他们更安心。
然而这牵城又哪里是一时半会就能拿得下的?
楚军又怎会坐牵城落秦军之手?
在山观战的项燕就秦军分散不由大喜,当下就发出旗号让水军出击。
霎时战鼓“隆隆”,隐藏在岸边的楚水军掀开伪装就划着船朝秦军包围而去。
秦军一时大,李岩这才知道杨端和与沈兵说的都是真的,赶忙下令收拢部队摆阵迎敌。
但分散容易收拢却难,何况秦军还处在进攻状态又被楚军刻意拖住,一时半会儿哪能脱得了身。
沈兵之所以待李岩不得轻举妄动是有原因的。
水战十分讲究阵形。
因为若是保持阵形各战船就能互相掩护,即便被敌包围了也能减少伤亡。
比如战船相邻排开,位于中间的战船就不会被敌所伤,位于两侧的战船也只有一面对敌。
于是敌便只能一艘接着一艘,一层接着一层的将战船攻
。
但若是没了阵形分散出击,就会有许多战船两侧被敌夹击,一片箭雨下来一船的
瞬间就失去战斗力。
李岩等一面临的就是这状况。
牵城及小堡上自有楚军在木制箭楼上放箭,水面又有敌船冲击,秦军正举盾迎战时,冷不防后方又驶来一艘船照着秦军后方绽就是一片箭雨。
不过一柱香时间,秦军便被打得一片惨叫进退失踞。
此时的项燕却感觉有些不对。
这胜利似乎来得太过容易,若沈兵这么不经打……便枉费他项燕这段时间担惊受怕。
正在项燕疑惑时,一名亲卫突然奔至项燕面前,惊慌的叫道:
“将军,南面燃起烽火,张副将求援!”
项燕赶忙快步往南面跑去,穿过一片树林后一看,果然就见南面一缕烽火袅袅升起……
一想之下项燕就明白了,他气得大叫:
“要糟,我等又中了沈兵计了。”
“秦水军主力此刻正从南面顺流杀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