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太平盛世(1/2)

这当然是件大事。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古时的们正千方百计的想提升铁的质量却不得法,尝试过各种千奇百怪的方法甚至是用祭炉,但都少有成功。

偶尔成功一次练出质量上乘的剑便可称作是宝剑,但即便这样也是无法大批量生产。

而此时沈兵随随便便发明了个“水排”并将铁的质量提升且一次次生产皆是如此……这可就了不得了,这就意味着中原的冶铁技术普遍上升了一层。

却见弁一挥手,就有两名铁匠分别将两铁块投火炉中并压着橐……虽然此时已有水力压橐,但铸铁不要求太大的风力,于是暂时还使用力。

弁解释道:

“左方是之前冶出的铁,右方是使用水排之后冶出的铁。”

不久待两块铁烧红之后取出,几名铁匠并大锤小锤朝铁块“砰砰”的一阵砸……立时便火星四灼红的铁碴到处跳。

沈兵一眼就看出了区别:左侧的铁有更多四的火星,而右侧的火星则少得多。

又过了一会儿,右侧已没有火星跳出,但左侧却依旧有碎裂出的铁碴。

弁解释道:

“左侧铁更脆而右侧铁更具韧。”

“虽然变化看似不大,但我等在打制铁器时却明显容易得多。”

“原因是脆便易折,于是打制细微处时便要小心翼翼,一不小心便会碎裂于是功亏一篑。”

沈兵能理解弁说的这些。

铁的质量表面很难看出,是脆是韧需要敲打一番才知道。

尤其烧红打制的时候,铁匠因习惯了打制脆铁,铁的质量一旦上升手下立时就能感觉得到。

正说着,左侧的铁已“啪”的一声断为两截,甚至停下来时发现左侧的铁已经小了许多……这是因为左侧铁更脆,打制时更多铁碴脱离原体,于是越打越小。

沈兵只是简单的说了句:

“如此甚好,便以新铁打制农具。”

弁应了声,躬身等待下文。

却不料沈兵已说完起身要走。

这让弁目瞪呆,赶忙朝欠投去求助的眼神。

欠也发了一会儿愣,反应过来后就三步并作五步的追上了沈兵,道:

“副将,属下以为此事万万不可如此轻率……”

沈兵不由奇道:

“有何不可?”

欠解释道:

“副将试想,此铁若是制成农具流于民间,我等拥有冶铁技术便不再是秘密。”

“且副将又不封锁消息,只怕‘水排’冶铁很快就会流传它处……”

这时沈兵才意识到弁等一众工匠紧张兮兮的原因,担心技术过早被传播出去为敌国所用。

沈兵无所谓的扬了扬,回答:

“用不了许久,这天下都是秦国的了,便是流传它处又能如何?”

欠和弁闻言不由面面相觑。

不过想想觉得沈兵说的也对,若天下都是秦国的,技术流传出去不也是在秦国?

他们哪里知道沈兵心里还有另一种想法:

这水排提升铁的质量只是一点点而已,就让他们如此大惊小怪的。

沈兵手里还有更多的技术能炼出更成熟质量更好的铁,甚至是大批量生产……那么流传出这么一点就无伤大雅。

甚至沈兵从一开始就做好它他流传出去的准备,否则沈兵就不会发明这什么水排了。

有了沈兵这话,于是弁和欠就不再迟疑了,当下就用新铁打制农具。

不出几,一批新铁农具就被投到屯田中。

农民也是一用就体会出差别:新铁因为更有韧于是可以打制得更锋利,器件也可以更小,且寿命更长不容易磕裂、磕断。

于是马上就带起了一波不小的哄动……

这是由秦时生产力低下造成的。

其实新铁农具投使用后产量并没有很明显的提高,农田依旧是那么多农田,屯完后依旧产出那么多粮食,只是屯田时更省力、省时。

但生产力低下也就是基数低,基数低哪怕是提高一点点提升的幅度就相当可观。

且单个农民提升一点,十个、百个……到全国农民全都普及新铁器时,那提升的幅度就不是一点点了。

甚至百姓还因为新农具的新鲜感而更有屯田的动力……往常需要三天才能屯完的田,如今只需要两天就能屯完,那满足感却非之前可比。

这自是惊动了许应并再次将新铁的冶铁列为记录并传播的目标之一。

不过此时的许应却没有了之前的兴致,甚至有些无打彩的。

他碰到的问题与扶苏相似。

正如之前所言,农家其实并非真正的农民,他们大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