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索箭(1/2)
所以这武器装备并不是说什么先进什么程远就清一色的装备这些。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一支军队尤其一支要上战场的军队应该考虑各种火力的结合,就算现代热兵器作战也是如此:
步枪远距有狙击枪、中距突击步枪、近距冲锋枪,火力有机枪补充。
反坦克武器远距有导弹、中距反坦克炮、近距火箭筒……
一旦哪个程范围出现空白,就很容易被敌
抓住这个弱点并加以利用。
比如三百米没有有效的反坦克武器,敌完全可以突击到这距离作战。
古时作战虽有不同,但道理却是一样的。
步卒与骑军要互相结合,弩和箭要互补不足,而不是像罗马军队那样片面强调防御。
匈这万余骑军被王贲
退无法进攻城寨后,冒顿及其突
城防的五千骑突然就发现他们原本打算包围秦军现在却反被秦军包围了……
秦军城寨每里一个,互相联系岂不就是一个包围圈?
冒顿这支军队却是自投罗网。
幸运的是冒顿一直保持谨慎没有太过腹地,于是当机立断下令放弃进攻转而由甲寨突围。
这是冒顿明之处。
从哪突进来就从哪突出去……甲寨距离云中城最远,最容易突进来当然也最容易突出去。
突围最忌这里打一下那里冲一下。
这很容易理解。
秦军若要以这五寨为支撑点形成包围圈,那么五个城寨都需要兵力驻防,否则就会有弱点。
于是秦军用于包围冒顿的总兵力是五千,冒顿也是五千。
若冒顿这里打一下那里突一下,那就是五千对五千之局。
但冒顿若集中兵力只攻一寨,那便是五千对一千,要突围并非不可能。
然则就算冒顿明且反应奇怪,但依旧是棋差一着。
秦军在城寨排好阵势然后推倒木栅,弓弩往两边一就是百余步,而且两座城寨都能往中间地带延伸,差不多就覆盖了整片地区。
匈骑军往中间一冲,立时就被两翼
织的弩箭
倒一大片。
如果只是这样,那么匈还是有可能突围而出的。
毕竟弩箭速有限而匈
骑军却来去如风,拼着弩箭的伤亡也能冲出大部份。
问题在于秦军用于阻挡匈的利器不只是弩箭……
沈兵专为匈准备了索箭。
这种索箭是由三弓床弩发的。
三弓床弩主要是用来铁弩箭,不过这么好用的东西当然不会只用来
铁弩箭。
其铁弩箭
程只有百余步,但若是换成较轻的索箭就能达到两百余步。
索箭箭是铁制。
沈兵差不多是造着船锚的样子做的。
箭身是木制,尾部加上木羽。
木羽是必须的,只有这样箭枝出后才会保持平衡并
部始终朝前。
接着尾部再连上一根拇指粗细的麻绳。
开弓出后,这索箭就会将
部的“船锚”抛到两百步开外。
船锚这东西很有意思,其特有的形状会使其一旦被拖曳就必定会尖部朝下并斜地中且越抓越紧。
沈兵为什么把它用在这里就不用多说了。
这绳索只要被奔跑的马匹一绊……马匹本身会被绊倒不说,还会让另一的船锚抓地,因其还有一段箭身且船锚是斜
抓地,是以它还会立起一定的高度,甚至在城寨这一
还可以
为的拉高拉低调整高度。
其结果就是形成一条完美的绊马索。
每座城寨有一千,每一千
备有十具三弓床弩,十具三弓床弩一次齐
就可以拉出十条绊马索。
而且这还只是一次齐,且还是一座城寨……两座城寨同时往中间空地发
,不过盏茶时间两城之间就像蛛网一般拉开了无数绊马索。
那些正突围的匈骑兵躲避不及,接二连三的被绊马索绊倒。
于是一阵马嘶喊,却不需秦军动手匈
已
成一团……从高速奔驰的马匹上摔下可不是闹着玩的,就算没死只怕就只剩半条命了。
这时秦军再出几波弩箭,中间地带就在匈
的惨叫声中扬起一片腥风血雨。
冒顿见此不由大惊,赶忙收住后续突围的队伍,同时大叫:
“秦可恶,这分明是陷阱,我们中计了!”
如果沈兵听到这话只怕会当场笑出声来。
匈这些强盗居然会说别
可恶?
还怪别布下陷阱?
冒顿在那一刻他似乎就明白今趟要逃出去只怕难了。
因为这里若是这样,其它地方只怕也都有绊马索,于是骑军就彻底被困在防线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