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仁义美名(1/2)
回到四合院,打开电脑,把京剧纪录片和《赤伶》mv都观看了一遍,感觉片子质量过关,沈月楼也就没有再提修改意见。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严于律己,宽以待。
太过追求完美,费时费力不说,还会给别留下挑剔严苛的印象。
当然,若是自己全权主导的作品,那就另当别论了。
他肯定会细细打磨,益求
的。
看着安放在电脑中的两份视频文件,沈月楼开始认真思考它们的发布渠道问题。
《赤伶》mv还好,本身具有极强的流行属,把它发布到网上,再让何凌带着工作室的宣发
员好好宣传推广一下,应该很快就能引起轰动。
而京剧纪录片若是直接发布到网上,估计连一朵小花都翻不起来。想要取得一个良好的播放效果,这部京剧纪录片的最佳播放平台自然是非华夏总台戏曲频道莫属。
想到华夏总台戏曲频道,沈月楼不由想起了自己前些天才刚参加的那档《墨
生》访谈节目。
自己这部纪录片同样是以访谈的形式呈现,而这些梨园宿老中讲述的才是真正的
墨
生啊!
正好这部纪录片还没有命名,不如就也叫《墨
生》好了。
嗯,墨
生,这个名字真是不错。
也不知道用家节目的名字,得付对方多少版权费啊?
友价亦或白嫖?
想到这里,沈月楼忍不住轻笑着摇了摇,随手拿起手机给《
墨
生》访谈节目的主持
罗金海打了一个电话。
“喂,罗老师,我是沈月楼啊。
您今晚有安排吗?我想请您吃饭,有些公事,想找您帮忙。”
“呵呵,难得沈老板开,罗某就算排除万难也得赶去赴约啊。”
顿了一顿,罗金海貌似随意问道:“您能先透露一下具体是什么忙吗?罗某能力有限,有些事若是超出了权限,我也不好意思让您费啊。”
听到罗金海的话,沈月楼想了想,斟酌着回道:“事是这样的,两个月前,我们戏曲研究所拍摄了一部京剧纪录片。
现在,这部京剧纪录片的成片已经出来了。
我想要将它命名为《墨
生》,然后,拿到戏曲频道播放,所以,才想着找您帮一下忙。”
“原来是这事啊。”
一听并不是特别令为难的麻烦事,罗金海的语气顿时变得十分轻松:“
墨
生命名权的事,我可以做主。
至于纪录片采购的问题,这是制片部的权责范围。
一会,我给制片部一位相熟的同事打个电话问一下,看他有没有时间。
要是他有时间,我们就一起过去赴宴,要是他没有时间,我们就下次再约好了。”
“好,我等您的回信。”
沈月楼点了点,语带感激说道:“这事真是太谢谢罗老师了。”
“沈老板不用客气,上次,我邀请您参与《墨
生》的录制,您不也是没有丝毫推辞的嘛?
这事并不难办,我一会就给您回信。”
十多分钟之后,罗金海告诉他制片部的同事已经约好,沈月楼随即把请客的地点给他发了过去。
……
燕京萃华楼,二楼雅间。
“这位是我们戏曲频道制片部的易仲晖,仲晖,这位就是梨园大名鼎鼎的沈月楼沈老板了。”
在罗金海的介绍下,沈月楼和易仲晖立刻握手打了个招呼。
易仲晖年纪不大,看着三十出的样子,长相中规中矩,气质却十分雍容,想来家世定然不凡。
沈月楼从小就混迹江湖,从皖州乡下到燕京梨园,三教九流都见识过,早就练出了一双慧眼。
“易老师如此年轻就能在戏曲频道制片部担当要职,真是年轻有为的青年才俊啊!”
听到沈月楼的恭维之语,易仲晖连忙摆了摆手,一脸谦和笑道:“在沈老板面前,仲晖可不敢妄称青年才俊。”
寒暄了两句,等酒菜上齐,三便随即聊起了正题。
“这部《墨
生》纪录片如实记录了我与柴荀柴老先生对孙宝林、巩南平、秦德方等九位梨园宿老的采访。
近五十小时的素材一共剪出来四集,按宿老们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篇。
其中涉及了宿老们的自身经历以及其他相关名伶的梨园掌故等。
这九位梨园宿老的墨
生本就是一段又一段传奇,他们见证时代变迁,历经艰辛与磨难,而正是他们以及他们所代表的老伶工群体对京剧艺术的执着与坚持,才让京剧浴火重生,在新时代仍然大放异彩。”
听到沈月楼如此慷慨激昂的陈词,罗金海忍不住拍案而起,鼓掌赞叹:“沈老板说得太好了,老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