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弃地(2/3)
泽,他也在新秦中,难道中丞也同意弃地?”
宣秉十分冷漠,他今
只管朝堂礼仪,不管朝会结果。
第五伦让二
稍安勿躁,目光看向宋弘:“宋少府曾做过并州牧,你也赞同弃新秦中,为何?”
宋弘在并州牧任上
过好几年,还为王莽筹集过缘边作战的粮秣,新朝对外政策的惨败,给他留下了巨大影响,遂道:“臣常处并州,故知塞北缘边之地,从宣帝以来,几代没有见过烽火,没经过战事,百姓
旺盛,牛马遍野。”
“等到王莽搅动了匈
,与单于结仇,南北再度
兵,边郡
民或死或被掳;再加上王莽征集十二部兵马,长久驻扎在并州,不但将士疲惫,边郡粮食空虚,原野上随处可见
露的白骨。”
“如今大王之地不过一州半,国力兵卒
,远不如新莽时,却同时与陇右、南阳、河北敌对,战事多于始建国年间。”
“而匈
已得西域臣服,勾结乌桓,又有胡汉助纣为虐,其势力远超十年前。”
这一对比,暗藏的意见是,第五伦若是一时不忿,要和匈
全面开战,结果必然失败。
宋弘分析局势也不离本行:“如今朔方、五原悉数沦陷,为匈
、胡汉所控,新秦中再无外屏,匈
从朔方南下攻之,逆河而下,一路多有
场,数
可至。”
“但魏军若要救援,需要走多久?”
他朝第五伦作揖:“大王昔
曾率猪突豨勇戍边,当知晓,若自北地郡马领城前往新秦中,最近的路是先往北,在西折,走一千余里,然而沿途多是盐湖戈壁,无水
,大军难行。”
“太平时节更常走的路,乃是径直向西,借道陇右安定北上,全程一千三百余里,然如今此路为陇右占据。”
新秦中如此遥远,想在匈
与胡汉全力进攻下保住它,需要花费多大的兵力?为了维持兵力,又要消耗多少民力和粮食?宋弘不忍看到第五伦为了几个县,就让关中数郡好不容易恢复的民生搁置,重蹈王莽时的覆辙。
“大王曾将汉中比作
肋,如今新秦中,则犹如壁虎之尾,弃之不惜。”
眼看宋弘也同意弃新秦中,第七彪傻了,宋弘的话句句在理,第七彪骂
行,正儿八经的辩驳却张
结舌。
第五伦沉吟未言,余光瞥向任光。
虽然偶尔也觉得任光滑
,总是逢迎上意,但此时此刻,第五伦确实很需要他的意见。
任光立刻就领会了,站出来道:“臣倒是以为……新秦中不必弃!”
冯衍冷笑摇
,宋弘则板着脸,他欣赏任光的能力,却不喜欢任光这点,为
臣者,有时候就应该坚持对的事
,忤逆上意亦不足惜。
但任光却也能拎出几个理由。
他认可不必弃有二:“臣听闻,新秦中城池障塞高大,尤其是富平县与浑怀障,能以一御十。其田土肥壤,灌溉流通,足以自给,若能保住,驻军在当地就有饭吃,不需要千里运送。”
“其次,如今大王令
制炒面为军粮,送往北方,短则半月,长则一月不会朽坏,塞北
燥,甚至能撑两月之久。而车骑将军正奉命募并州
练骑兵,从上郡肤施县往西行,九百里可达富平,耿将军乃并州一方之将,大可兼顾西河、新秦中两
。”
有一点牵强,还有点纸上谈兵,但任光作为没去过塞北的
,能说到这份上就不错了。
眼看几
争得差不多,而耿弇、景丹、万脩、马援乃至岑彭都在外地,没法立刻给出意见,第五伦知道,该由自己来一锤定音了!
“伯卿说新秦中‘不必弃’,余以为,他说错了!”
此言一出,冯衍大喜,宋弘松了
气,第七彪急得脸都红了,而宣秉也抬起
看了第五伦一眼,他岂会不担心儿子安危呢?
岂料第五伦下一句却是:“要余说,新秦中,是‘不能弃’!”
喜欢看群臣争议,却甚少亲自下场的魏王,今

却完全偏向一边。
“新秦中乃是关中之屏蔽,河陇之噤喉。文景之时,边备不修,新秦中为匈
所占,单于骑兵,可以径直南下袭朝那、萧关,断回中道,甘泉宫可望见烽火,细柳营扎于渭桥,一时间泾渭以北,遂无宁宇。”
”直到汉武帝驱逐匈
,置郡戍守,自此以后,关陇无匈
祸患者百余年。故而新秦中乃是天下之冲要,若无新秦,则北地危,北地危,则长安薄矣。”
第五伦看向冯衍:“冯典客以为匈
得了新秦中,会只袭扰陇右隗氏,实在是太过托大了。若是卢芳与陇右勾结,合力犯我边塞,又当如何?”
和匈
有血海
仇的陇右良家子会和卢芳联手?冯衍打死也不信,但又不好直接驳魏王,只能讷讷应是。
第五伦又看向宋弘:“宋少府所虑亦有道理,但若此时轻弃新秦中,让匈
、胡汉全取河西,重建汉初冒顿之势,一统北州,将断掉的右臂重新长回来,东连乌桓,西接诸羌。到那时,万里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