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西州隐秘(1/2)
李素吃过猪,也见过屠户跑,但关中百姓对屠户客不客气……这事他还真不知道。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现在的景很尴尬,不仅因为李素发现自己抓错了
,而且这个被错抓的
还歪了楼,把一件跟国家和百姓息息相关的事
慢慢带歪到百姓对屠户的态度上去,好吧。职业习惯,
有可原,但李素还是很想揍
。
不善的目光转而瞪向王桩,李素恨得牙痒痒。
都是这家伙造的孽,一句“皆向钱夫子行礼”,这句话产生了多大的误解啊,但凡听在正常
的耳朵里,大抵都会认为这位钱夫子一定是个
受全城百姓
戴的老教书先生吧?谁知道竟是个百姓争相讨好只因怕他缺斤短两的屠户?
玩笑开大了……
李素有些犹豫,要不……把王桩吊起来抽一顿?
王桩浑然不觉李素的目光多么不和善,反而咧嘴直笑,笑得很憨傻。
“官府除了欺凌百姓,还对百姓做了什么?”李素缓缓问道。
钱夫子想了想,道:“赋税徭役过重……这个算不算?”
李素楞了一下,接着笑了:“当然算,来,仔细说说,西州赋税几何?”
钱夫子犹豫了,显然有些顾虑,虽是皆知的事
,可传出去以后谁知道官府会不会追究他?
犹豫间抬不经意地望向李素,却见李素一脸如沐春风的笑意,翩翩君子似的瞧着他,钱夫子猛地一个激灵,忽然明白了自己的处境。
是的,官府追究那是以后的事,现在若不说,要命可就是眼前的事了。
舔了舔枯的嘴唇,钱夫子道:“大唐立国以来,赋税沿用的是隋朝的租庸制,即每户每丁每年向官府
纳租粟二石。调随乡土所出,或纳绢绫两丈,或绵二两,而在西州这块地方。四周既没有适合种粮食的土地,也不出产绢绵,于是刺史府下令赋税以银钱折抵,西州这个城池实在太贫瘠了,官府无法参照大唐的赋税制。索
私定了一个税制,即每丁每年二税一,徭役则以当年州城的工事而定。”
李素睁圆了眼睛,吃惊道:“二税一?百姓每年所得要一半给官府?这……”
王桩也吃惊地张大了嘴:“大唐立国以来闻所未闻,如此重税,太苛了。”
郑小楼最冷静,只是环臂冷冷地哼了一声,眼里冒出一杀机,道:“这狗官……”
李素怔怔说不出话,二税一。非常简单粗的税制,李世民知道后非得跳起来……庆祝自己发财了?
“如此重税,官府如此为,西州百姓为何无
上告?”李素沉声问道。
钱夫子露出无奈的色:“上告?跟谁告?从西州到关中,路上就要走小半年,就算到了长安又如何?听说近两年长安朝臣非议颇多,朝廷还在考虑要不要放弃西州,城内百姓本就心惶惶,到了长安,
家还不一定拿咱们当大唐的子民看。毕竟西州这座城池太复杂了,有汉
,有突厥
,有
兹
。连吐蕃商
都常有进出,大唐得到这座城原本名不正言不顺,城里还有这些异邦番族,咱们到了长安,朝廷会认为咱们算哪国
?”
“就算朝廷认为咱们还算是大唐,那么。官府盘剥百姓的证据呢?百姓告官,先不论对错,首先便是大罪一条,况且路途遥远,路上盗匪丛生,前途更是命运难测,试问西州百姓谁会去做这件事?但凡不是被
得完全没了活路,能忍,尽量还是忍着吧。”
李素越来越
沉。
“能忍,尽量还是忍着”,短短一句话,道尽国数千年来的秉
,百姓真的很知足,甚至连吃饱的要求都不用提,只求不饿死,便算是一条活路,有了活路,谁都不会做那铤而走险的事,历史上一桩又一桩揭竿而起的起义,哪一次不是被
得完全没了生路,左右一死,索
反了。
“二税一的税制,是曹刺史定下的?”李素问到这个很关键的问题。
钱夫子再次犹豫了一下,没答话,只是以不易察觉的幅度轻轻点了点。
李素沉默半晌,忽然大笑:“好,好个西州刺史,我算领教了!钱夫子,我还有件事问你。”
“官爷您说。”
“西州周边邻国恶意窥视觊觎,这些年应该有过不少外敌侵之事,靠驻守西州的这点兵力,还有近乎全失的民心,官府是怎样守住这座城池的?”
钱夫子叹道:“官爷说的这些,小真的不太懂,小
原是灵州
,贞观九年灵州大旱,田地颗粒无收,小
无奈与乡亲们一起当了流民,后来朝廷有了安排,将我们尽数迁往西州,这才在西州落了户,小
和西州城里的百姓一样,眼里盯着的只有一
两餐,官爷说什么外敌
侵,将士守城,小
却实在不太明白……”
李素失望地叹了气,拿这些问题去问一个屠户,委实强
所难了,李素暗暗做个了决定,明晚叫郑小楼去刺史府劫个小官来,老规矩,先揍了再问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