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敌友难辨(2/3)
有魄力一气杀十三个官员,还会在乎杀他一个
兹商
吗?怕是告上大唐朝廷都没
拿它当回事……
“李别驾……小从泾州认识您起,一直对您执礼甚恭,自问未做过对不起您的事,别驾何苦如此相
?”那焉
黯然地道。
李素也叹了气,道:“咱们敞开了说亮话吧,虽然从认识你到现在,你对我一直很不错,可是……我怀疑你了,你也别问你到底什么言行引起了我的怀疑,怀疑就是怀疑,毫无道理可言,更没有一丝一毫的证据……幸好西州这座荒城里,说话做事不必太讲道理的。有时候只能靠拳
。”
李素笑道:“我一个十多岁的少年,若在关中长安,像我这样的少年才刚到娶妻的年纪。对世事懵懵懂懂,或许免不了要走许多弯路。收获许多
生教训,二三十岁后才会渐渐成熟,你看,别
十几岁,我也十几岁,而我却被陛下调任到茫茫大漠的荒城里当官,这里是春风不度的玉门关外,朝廷政令不畅。皇帝恩泽不至,内有忧,外有患,说不准哪天睡醒便是钢刀加颈,或是外敌兵临城下……”
李素的笑容渐渐收敛,眼里露出了难得一见的锐利锋芒。
“……身处如此险地,我不能相信任何,包括你在内,西州太险恶了,我若走错一步路。信错一个
,等待我的或许便是万劫不复的
渊,而现在。有一个
来历不明,目的不明,行迹诡异,心思莫测,引起了我的怀疑,那兄,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做?”
那焉听懂了李素的意思,不由露出无奈的苦笑。叹道:“我若是你,怕是会叫把刀架在他的脖子上
问。如果他不说实话,一刀剁了便是……”
李素欣慰地笑了:“我们果然是朋友。果然心有灵犀,我也是这么想的,不一样的是,我到现在还比较温柔,没叫拿刀架在他脖子上,认识我这样的朋友,实在是三生有幸,
生当浮一大白……”
那焉沉默。
虽然李素说这些话时吻多少带着几分玩笑的意味,可那焉很清楚,语气虽然玩笑,但话里的意思却不是玩笑,如果他真的把李素的话当成玩笑,那么他离倒血霉的时刻便不远了。
李素笑看着那焉的沉默。
其实那焉这些子一直表现得很正常,至少在李素面前很正常,完全没有值得怀疑的地方,只不过有些事
不能只看表面,有了沙州城外被突厥
突袭的经历,而那焉对那伙盗匪的来历知之甚详,道来如数家珍,还有前
城外大营外又一次被突袭,再加上那焉是
兹国相那利的侄子的身份,
兹国自隋朝以后便一直对中原王朝采取敌视态度,这位敌视国的国相侄子每天无所事事在西州这座完全捞不到任何好处的城池里驻留,还违背商
唯利是图的原则秉
,大方的帮李素张罗盖房子的事……
种种迹象叠加起来,若说那焉这纯粹只是个
兹商
,未免有些可笑了。
李素刚才说的都是心里话,西州局势险恶,内忧外患繁多,处在这样的环境里,若李素还傻乎乎的随便相信一个的话,可以肯定他一定会被后
划到“英年早逝”那一类,而且还没资格享用“天妒英才”这么高级的赞语,“死不足惜”比较合适。
外患暂时解决不了,内忧却是可以预防和杜绝的,比如前几天被砍了脑袋的十三名官员,又比如眼前的那焉,也在李素的杜绝范围之内,今李素选择与那焉摊牌,也是存了清除内忧的心思。
那焉沉默了很久,大概想通了,终于打了这令
窒息的沉默。
“李别驾,我是兹国相的堂侄,这个身份想必别驾已知晓了……”
李素笑着点:“不错,西行路上我便知道了。”
那焉叹道:“我没有瞒骗李别驾的意思,我的身份也从来没有遮掩过,因为我对你,对大唐并无恶意……”
李素眨眨眼:“听这话的意思,对我和大唐有恶意的另有其?”
那焉犹豫了一下,点点道:“是。”
李素沉吟片刻,缓缓道:“我听说兹国内颇不太平,国主白诃黎布失毕与国相那利内斗得很厉害,你是那利的侄子,以经商之名多年行走于大唐和
兹之间,你的目的是什么?”
那焉叹道:“我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奉我堂叔那利之命在长安打探,或者说是试探。”
“试探什么?”
那焉目注李素,沉声道:“虽然李别驾您只有十多岁,但我不敢拿您当寻常少年看,您是大唐官场物,应当清楚官场之上没有不死不休的敌
,也没有永不背叛的朋友,利之所趋,势之所趋,敌
可以一夜之间变成朋友,而朋友一夜之间也能变成敌
,官场如此,国与国之间也是如此……”
“我要试探的是大唐君臣的态度,若我堂叔那利选择与大唐修好,大唐君臣能否支持我堂叔推翻国主白诃黎布失毕,而册封我堂叔那利为新的兹国主……”
李素心中一震,却面不改色笑道:“若大唐君臣不答应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