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八章 因恨谋篡(2/3)
名叫李安俨,是曾经隐太子李建成的属官,现掌管宿卫,任左屯卫中郎将。
五位客便成了李承乾谋划造反大业的骨
成员,三个不争气的纨绔子弟,再加一位有勇无谋的武士,仅有一位真正有分量的,掌管部分兵权的中郎将李安俨,说实话,这个造反班子实在是弱
了。
夜凉如水,凉亭四檐高高挂起了宫灯,此时已渐中秋,夜里的寒风有些凛冽,可亭内六浑然不觉,他们
凝重,凑在一起商议着这件生死攸关的大事。
“左屯卫已收买了三位都尉。一位中郎将,昨夜臣秘密见了他们,他们已承诺,愿为太子殿下效死……”李安俨压低了声音,如蚊讷般悄声道。
李承乾等五两眼顿放光彩,对这个好消息振奋不已。
“这几位将军能调动多少兵马?”李承乾努力压抑着兴奋,低声问道。
李安俨犹豫了一下,道:“三千左右兵马,只是左屯卫大营在长安西郊,如何令这三千进城却是个大麻烦,更何况长安城内一百零八坊,坊间皆有坊官武侯和府兵驻守,纵然进了城,区区三千兵马,怕是仍不够,对付城内守卫已然吃力,若攻至太极宫,恐怕再无余力矣!”
李承乾的目光不觉黯淡下去。
武力造反,谈何容易,任何一个细节没思量周全,便是事败杀身的下场。区区三千兵马,对长安城周边以及城内数以十万计的戍卫军队来说,简直如飞蛾扑火般不堪一击。
纥承基这时缓缓道:“殿下,太子左右率卫的领军郎将,臣也试探过了,这些
说是太子所属,实则全是陛下的心腹兵马,收买不易,至今只说动了两位都尉效命,此二
可在事发后煽动部将大营纵火,火起之时可掌两千兵马于太极宫前与左屯卫将士会合……”
李承乾仍蹙眉
,很显然,这点兵马根本没有太大的用处,一旦事发,驻守长安城内外的戍卫军队可在一个时辰内将其迅速剿灭。
见李承乾愁容满面,杜荷轻声一笑,道:“殿下勿忧,臣以为,欲图大事,必须说动一位开国勋臣来助,他若愿为殿下效命,此事可成矣。”
李承乾身子猛地一挺,急声道:“卿所言何?”
杜荷笑道:“陈国公,侯君集。”
李承乾等两眼圆睁,倒吸一
凉气。
杜荷却不理会众怪异的目光,径自道:“侯君集此
烈而量小,当初跟随陛下南征北战,立下无数汗马功劳,更甚者,三年前领军征西域,灭高昌国,为大唐彻底掌握了丝绸之路以西,也震慑了蠢蠢欲动的西域三十六国,这等灭国亡族之泼天大功本应重赏,可仅仅只因纵容部下杀了几个高昌王公和平民,抢了一点财物,便被陛下锁拿下狱,非但不赏,反而罪之,流放三千里,昨
方才回到长安……”
“殿下,以侯君集之品,陛下这等处置对他来说,无疑是耻大辱,侯君集必对陛下心怀滔天之恨,而此
在军中素有威望,玄武门拥戴有功,陛下曾任其左右两卫大将军,长安各卫军中门生旧部如云,可谓一呼而百应,殿下若能说得此
相助,只消他一声高呼,应者何止千万?殿下若能说得此
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李承乾两眼大放异彩,色兴奋地搓了搓手,笑道:“若侯大将军果真对父皇心怀怨恨,此确可拉拢,孤可许他事成后封王列公,执宰三省,位极
臣,侯家世代永沐天恩。”
语气一顿,李承乾望向杜荷:“孤与侯大将军来往并不多,谁愿为孤说他来投?”
杜荷笑道:“殿下勿忧,说侯君集之就在您的东宫,此
名叫贺兰楚石,是侯君集的
婿,官居东宫府千牛,让贺兰楚石去说侯君集,再合适不过。”
**********************************************************
当说客劝服侯君集造反,对李承乾等造反派来说,似乎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
因为侯君集和李承乾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共同点,他们都对李世民有恨。
“恨”和“”一样,都能令
丧失理智,长出一颗泼天胆子。
贺兰楚石登侯家门的时候,侯君集正闭门谢客思过,这是李世民的意思,做错了事就要承担,要反省,所以侯君集很老实的在家反省。
侯家闭门谢客,无数上门探望的旧友同僚门生都被拒之门外,但贺兰楚石却畅通无阻地进了门。
贺兰楚石不是客,他是侯家的
婿。
侯府的后院厢房内,贺兰楚石见到了老丈侯君集,翁婿二
在房内相对而坐,小酌小饮,画面非常温馨,然而,二
谈的话却与温馨毫无
系,反而掺着阵阵
风。
两个时辰,从下午聊到黄昏,翁婿二没出过房门,没
知道他们聊了什么,侯家的
只看见贺兰楚石走出屋子时满脸堆笑,不停转身朝丈
行礼,而侯君集依旧是面无表
,看不出任何端倪。
贺兰楚石走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