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二章 君臣议农(1/3)
凡事利弊取舍,每个都有自己的衡量,从三观到喜好,每个
都不一样,同样两碟菜摆在面前,你多挟两筷
,他多挟两筷青菜,这便是生活里最简单的“取舍”。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上升到国家的高度,作为一个合格的统治者,国家的掌舵者,在面对更重大的抉择时,也需要利弊取舍,有时候做出取舍是非常艰难的事,两个都有利有弊,选谁不选谁,便成了最大的难题。
稻穗摆在李世民面前,李素的解释也非常清楚详细,李世民秒懂。
一边是大唐的边境和平,送个公主与吐蕃和亲,大抵能保大唐数十年边境安宁,消弭兵灾,如果没有这株真腊国的稻穗出现的话,与吐蕃和亲对大唐来说无疑是有益无害的,至于送个出去保家国平安,无论君臣或是百姓都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当一件事
被历朝历代重复了无数次后,再错的事
也被当成了真理,始终不移地做下去,几乎已没
去思考这件事
本质的对错。
因为从汉朝开始就是这么做的啊,所以我们萧规曹随有什么不对?
是渺小的,哪怕是公主,也同样的渺小,在这个年代里,
的地位相对高了些,然而,在男
的眼里,
终究还是一种资源,可以拿来换取所需的资源,尤其是大唐的公主,更是稀缺资源,每次的付出,一定要得到更大的回报。
不可否认李世民有之心,然而家国社稷和
儿之间,李世民毫无迟疑地选择社稷,在他心里,社稷比
儿重要,所以当国家利益需要付出一个
儿出去时,李世民也会毫不犹豫地付出去,大唐自立国后渐露峥嵘
角,短短二十余年便令万邦来朝,心悦诚服地尊其为“天可汗”,一则因大唐兵锋之利,天下无可敌者,二则便是公主们和亲的功劳了,对李世民而言,公主和亲也是他的战略部署之一,而且是非常重要的部署,送公主远嫁,可安邻国之心,大唐王师才能腾出手来远
近攻,而不会出现两
同启战端的窘境。
在李世民心里,和亲已成了他铁定的国策,这个国策很管用,大唐这些年就是靠着这条国策才有了喘息之机,李世民也对这条国策坚信不移,所以当得知李素坏了大唐与吐蕃的和亲时,李世民才会勃然大怒,对李素的处罚格外的严厉,因为李素踩到了他的底线,挖了封建帝国的墙角,罪不可恕。
可是现在,李素拿出了一件绝世珍宝,这件珍宝能让大唐的稻谷每亩多收一百六七十斤,看似很小的数字,然而放到大唐国土全境的耕地里,共计三百万顷的稻田,每年能多收多少粮食?更何况,这种稻谷若气候和土壤适宜的话,还能比大唐的稻谷多收一季,整整多出来的一季稻谷,又将是一个怎样庞大的数字?
李世民心中充斥着狂喜,至于具体的数字,他已不敢去算,他怕幸福得原地炸。
当然,李世民也是个非常谨慎的,李素的三言两语不可能让他彻底相信,毕竟这是一件大事,事关社稷黎民。
双手捧着稻穗,李世民不释手,眼睛死死盯着它,
也不抬地道:“来
,召长孙无忌,房玄龄,褚遂良三位进宫,马上!”
殿外的宦官恭应一声,转身飞快跑远。
殿内再次陷尴尬的沉默。
李世民埋只盯着稻穗,看得很仔细,想想不放心,将从两种稻穗上摘下的稻谷又仔细数了两遍,确定数字上的差异后,满意地点
,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至于李素,李世民选择了无视。
虽然从未否认过自己是小清新,可李素接受不了别把他当成小透明。
于是李素决定再次打这尴尬的沉默,制造点声响让君臣之间的气氛嗨起来。
“呃,今的天气,哈哈哈……”
李世民仍未抬,眼睛仍旧盯着稻穗,嘴里却冷冷地道:“没正事就闭嘴,朕不想跟你闲扯,没见朕一直未抬
吗?朕连你的脸都不想看见。”
李素:“…………”
感觉自己变成了一座桥,被踩过之后便生生拆成了碎渣,简称“过河拆桥”。
很显然,对李素坏和亲一事,李世民仍余怒未息。
指了指手中的稻穗,李世民道:“一事归一事,你献稻有功,但你坏和亲也是大罪,朕这里没有功过相抵的说法,该赏的朕会赏,该罚的朕也不会留
,李素,别以为这事过去了,告诉你,这事过不去!”
李素飞快眨眼,脑子里努力消化这句话。
既要封赏,也要惩罚,功过还不能相抵……难道他想给我封个国公,然后再一脚把我踢到黔南,仍旧再过三年与野土著为伍的
子?这逻辑……该不会
分裂了吧?
长孙无忌等来得很快,李世民的宣召很急,三
甚至连朝服都来不及穿,都只穿了一身寻常的儒衫匆匆进殿。
君臣见礼之后,长孙无忌等这才看到角落里画圈圈的李素,长孙无忌一愣,接着飞快扫了李世民一眼,似乎明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