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农庄(1/2)
(不好意思,原本有七章与军阀陈氏的支线剧
存稿,我在回过
来看的时候发现与主线的关系不大,冲动之下全部删了。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现在一章存稿也没有了,所以这两天允许我单更,重新理清一下思路,最迟周一恢复每天六千字更新。)
雨后初晴,这六月的天气热的让
烦躁。
可是看到城外的惨状,就连最不懂事的六姐,这个时候也乖巧的让
心疼。
就连赵德昭也没有预料到,这个时候的开封城外,简直就是一出
间惨剧。
出了大梁门,也就出了开封城,因为受灾,来自各地的难民知道在开封府还有活命的机会,挣扎着来到了开封城外。
当一个地区的受灾民众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幅幅惨不忍睹的画面。
大部分民众面黄肌瘦,四肢无力,能动的得到了开封府的施粥,被组织了起来自救。
还有一些年老的,似乎已经耗尽了最后一丝生命力,只能躺在泥水里面等死。
即便有一
吃的,他们也舍不得再吃,把省下的
粮给孩子们吃。
到处都是哭声,到处都是饿殍,而那些衙役和禁军也都一个个麻木地搬运尸体,放在一起焚烧。
这就是宋初,一个几乎没有自救能力,一个完全没有抵抗风险能力的时代。
秋收还没有到,但是大片农田被淹,粮食被淹的时候,谁也顾不了那么多。
开封府周边被淹的麦地全部被朝廷征用,被组织起来的难民们被驱赶进了农田,扯下还没有包浆的麦粒,然后将这些麦穗集中在一起,煮成了糊状的食物。
甚至连一粒盐也没有,但是每个
都吃的那么香。
六姐对大
的惨状不敢看,但是每当看到受苦受难的孩子,就忍不住再偷偷看。
四姐,五姐已经都懂事了,她们看的泪流满面,跟赵德昭商议。“二哥,我存的私房钱还有三金五万钱,可否也为救灾出一份力?”
宋初的金价高昂,一金就是万钱,相当于十贯,三金五万钱差不多相当于八万钱,八十贯。
赵德昭摇了摇
。“四姐的钱留着以后当嫁妆,如今朝廷全力救灾,父皇批了大量金钱购粮,应可度过难关。”
“我只是也想出份力……”
“朝廷自有法度,如今尚可承受,所以并无摊派。若四姐执意出钱,置朝廷大臣何处?置父皇何处?岂不是相当于指责父皇与众大臣?”
四姐脸色黯淡垂下
去,眼泪哗哗往下流。“是我想的岔了。”
下雨受灾如今只是开封府周边,对朝廷来说,无非是一时之间调粮艰难,不过受灾
数不会很多,几天就能安抚下来。
如果局势真的严重,他们出城也不会轻易得到批准。
也就是说,在赵德昭严重的世间惨相,不过是这个时代的常态。
如果这个时候赵德昭他们要出钱来救灾,那就是又一个沈万三,有邀名之嫌。
封建时代,杀
,贪污都不是大罪,邀名才是
等大罪。
每一个皇帝,包括大臣们,都不会允许这样的事。
所以赵德昭他们什么都做不了,因为年幼,他们连催促都不能,只能装作视若无睹。
另一辆马车上,裴格安跟徐永昌相对而坐,望着外面的难民却接连相询。
她对历史的了解并不多,对古代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崇拜,与强烈的参与
神。
但是看到眼前的这一幕,才让她知道了这个时代的残酷。
命贱如狗啊!
她装作好奇地询问关于这个时代的一切,想要
了解这个世界。
而徐永昌早就已经下注在了她身上,这些天也感觉到她不似常
。试问,一个没有读过书的九岁孩子,却能在书房写下密密麻麻的文字,这还是常
吗?
因为有了这方面的认知,他可以说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赵德昭的农庄就在城西的西湖边,因为地势不算高,虽然有西湖引流,也淹没了一小半。
不过庄子的农户住的地势较高,住的房屋倒是没有被淹。
如今大部分房屋都是垒土而造,一旦泥土的墙壁被泡,就会变成危房。
庄子里只有三套大院子,一套是赵德昭的农庄,一套是侍卫们住的院子,一套是内侍们住的院子。
每一套房子都是大院落套小院落,几十间房。
得知赵德昭要来,房屋也早已被收拾了
净,被赵德昭“发落”过来的刘小,带着村民和内侍迎接了赵德昭一行。
他的庄子属于私产,这里的村民也都属于他。
由于不用承担税赋,这样的机会,可是一般的百姓都梦寐以求的。
虽然失去了自由,却不怕活不下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