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玻璃(2/2)
站在最前面的潘惟德向前走了一步,行礼道:“报告。”
“讲。”
“二哥可否介绍一下,究竟是何东西?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赵德昭笑道:“我们要造出传说中的千里镜,今后行军作战,每个将领都可以配备一个。而如果做出来,最先装备的就是我们锦衣卫。”
台下一阵哗然,千里镜,这不是神话故事里面的东西吗?
不过怕受罚,虽然震惊不小,没有
敢
话。
“所以,你们要用心做事,不能因为身份就对大师傅不敬,服从安排。这几
忙完,会评选出最积极的
员,优先配备。”
用望远镜来吸引他们,就不怕他们不守纪律,无法无天。
他们其实也掌握不了技术,因为望远镜的主要配件就是镜片,而镜片的材质,与材料关系更大,而不是技术。
他们哪怕就是在这里
几年,不知道配方,也造不出合格的镜片。
赵德昭让他们来帮忙,不是为了真的让他们
活,而是要弄一件他们感兴趣的事来吸引他们。
他不怕他们在城里惹事,怕的是这段时间没有
力管他们,让他们没了约束,
心散了。
神话里面的千里镜,不要说能让他们安分四五天,就是一个月,他们也忍耐的住。
而想要造出合格的望远镜,对赵德昭来说是驾轻就熟。
在明朝的时候,有马致德一家的水晶作为基础,发展了高级镜片行业。
不过那是明朝,已经过去了四百年,社会发展比现在先进的多。
五代十国末期的现在,社会差距跟明朝是真正的几百年……
如今没有马家,但是他已经掌握了全套技术,现在无非是在宋朝复制出来。
而宋朝还没有水晶行业,可是烧制琉璃,却也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青铜器时代,炼铜的时候,
们就已经发现了烧制铜矿伴生石的时候出现了琉璃。
从此以后,琉璃作为五色石,一直是最珍贵的“宝物”。
但是
们不会通过中和矿物质去色,所以琉璃在华夏发展了几千年,可是玻璃一直到十九世纪才会制造。
西方
在十五世纪烧制出了玻璃,一直认为玻璃是绿色的,是无法改变的。
后来发现绿色来自原料中少量的铁,二价铁的化合物使得玻璃显绿色。
而加
二氧化锰,原来的二价铁变成三价铁显黄色,而四价锰被还原成三价锰呈紫色。
光学上,黄色和紫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补,混合在一起成为白光,玻璃就不偏色了。
如今山坳里不仅搜集了大量的石灰石,石英砂,月石(硼砂),锰矿石,配制出合格的玻璃,只是时间问题。
值得一提是锰矿,这种软锰矿因为会给伴生石上印上树叶脉络的花纹,所以往往是伴生石很受欢迎,而真正的软锰矿却没有
要。
赵德昭原本根本不知道,还是在明朝时候当故事听说了,才知道软锰矿其实就是烧制玻璃需要的二氧化锰。
其实这种矿石很常见,相比储量稀少的硼砂,多了数千倍。
在这个时代,没有
像朱棣一样,能帮他排除一切阻碍,提供所有的条件,只能自己来。
所以他这段时间没有时间盯着这些方面,只有等公务都走上了正规,才有时间来进行技术改进。
不过,现在他有裴格安帮他,有她盯着,比自己在做的更好。
不过她没有在古代进行工业布局的经验,许多事还是要自己来。
就好比要造轴承一样,没有这种产品,许多计划推行不开,而裴格安,根本不懂这些。
回程的途中,遇到了来找他的佟亮。火器营和测绘营也跟神机营一样,被他安排到了铁器营和木器营去帮忙。
不指望他们
多少事,只是不让他们闲着,不能让他们心玩野了。
“二哥,火器营和测绘营的
都已经安排好了,而且我来的时候看到蔡刺史他们在准备仪仗,扶摇子和沈转运使他们好像快到了。”
已经过了四五天了,就是再慢,沈义伦他们也该到了。
“派
过去在北门码
那里等着,船来了就通知我,我也去北门那边迎接一下。”
沈义伦作为下属可以不用去迎接,但是陈抟可是他忽悠过来的,还要指望他帮自己宣传,不能过于怠慢了。
(确定下来了,周五的中午上架,这本书,看来是扑街了,希望能订阅高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