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换包装(1/2)
果酱卖的有些慢。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若非是先前在书院那里卖了大部分的果酱,怕是这些果酱,苏大郎能卖到天黑。
好歹算是卖完了,苏大郎急匆匆地往回赶。
苏大郎晌午就在一个面摊上吃的,一大碗素面,最后连汤都喝
净了。
等他赶到家的时候,天色已经不早了。
苏锦绣迎上来,“可是不好卖?”
“价钱定的高,我没去先前的地方卖,去了那些富户们住的地方卖的,虽然卖地慢了些,可总归是卖完了。”
苏锦绣点点
,“毕竟是
一次,等到明后天,兴许就好卖了。”
苏大郎也觉得应该是这样,昨天给二弟那里送了一些尝鲜,今天那些学子们来买的就有不少。
能去书塾里读书的,一般还是有些家底的。
而且,大部分的
家都觉得读书郎读书辛苦,所以给的银子也都宽松些。
当然,一些条件不好的
家,那就另当别论了。
“绣姐儿,我觉得咱们可以弄些陶罐来装,这样是不是看上去更有档次一些?”
苏锦绣也在考虑这个问题。
如果一直用竹筒,成本虽然是低了,可是毕竟竹子是越砍越少的,而且以后还会再做其它的果酱,这门生意是可以长久做下去的,一直用竹筒,先不说原料的问题,只说一些富贵
家看不上眼,也的确是应该要考虑的。
“咱们村子的苏忠家就是专门烧这个的,现在生意不好做,听说他家的窑已经好多天没开张了。”
苏杨氏在一旁嘀咕了两句,“听说是之前专供的几个作坊,
家又找了别
,好像是大户
家出来的下
开的,有几分面子呢。”
经她这么一提醒,苏锦绣倒是想到了先前替自己说话的苏忠家的婶子。
“阿娘,要不您去忠叔家走一趟?”
苏杨氏愣了一下,现在苏忠每天都带着一些小陶罐去镇子上卖,一天的进项也不多。
毕竟这东西,谁家能天天买?
有的
家一个陶罐能用上几十年都不会换的。
“行,估计也就他媳
儿在家,我去跟她说一声,等苏忠回来,让他直接来咱们家一趟。到时候具体的,你们再商定。”
苏锦绣知道苏忠家的
子不太好过,家里
孙子孙
好几张嘴等着吃呢,儿子儿媳
虽然勤快,可没有别的手艺,也只能从土里刨食了。
“阿娘,我记得给咱们家摘山莓的,就有他家的娃子?”
“对哦,我怎么忘了。那倒是省事儿了,一会儿小娃子们回来,你就把那个招财叫住,让他给他阿爷阿
带话就成了。”
“行。”
招财今年大概七八岁的年纪,男孩子,自然是
嫌狗厌,太活泼,心眼儿也多。
这几天跟着一大帮的孩子们去摘山莓,每天也能换得五个铜钱,招财心里
别提多得意了。
总觉得自己现在是大
了,可以养家了。
那回家时往外掏钱的动作,跟个大爷似的,可把苏忠一家子给乐够呛。
今天苏忠又推着车子回来,车上满满的陶罐,一个也没卖出去。
一回家,自然是一阵子的唉声叹气。
招财一进门,就连蹦带跳的。
“阿
,给,这是我今天赚的钱!”
那语气,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发了多大的财呢。
苏忠家的将五文钱收起来,看着大孙子又有些心疼。
别
家摘了山莓,大都会换她家的点心,毕竟小孩子嘛,能拿回家两三文钱,也不错了。
总归不是吃白饭的了。
也就只有他家的招财,回回都是拿五个钢板回来。
不想吃点心吗?
怎么可能!
只是舍不得罢了。
“阿爷,给你看这个。”
招财还拿了两个竹筒回来。
一大一小。
“这是
嘛?”苏忠没看明白。
“这是大郎叔叔给的,说是想做跟这竹筒差不多大小的陶罐,问您能不能做,若是能做,多少钱。”
苏忠一听,心里
这个激动呀。
苏保柱家的生意起来了,他也是有所耳闻的。
毕竟,自家孙子天天都往那儿跑呢。
现在看这架势,应该是琢磨着用陶罐顶替了竹筒了。
“还说什么了?”
苏忠拿着两个竹筒,来回地打量着,随后又走到自己的小推车前,然后从里
挑挑拣拣着合适的。
“哦,绣姑姑说要的多,您给实在价。”
苏忠一听要的多,这心里
都快要乐疯了。
“行了,我知道了,去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