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发财了(二十四更)(1/2)
十几家的药商都来了。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就算每一家只派两个主事的
,再加上他们随行的一应仆从护院,这少说也得二三十号
。
这十几家的药商,就等于是有几百
的采购团了。
来都来了,总得让他们在这里花点儿银子吧。
比如说,与之前的菊花酒完全不同的新菊花酒?
还有专门为老
做的菊花枕?
苏锦绣事先准备的东西一一登场,便是这些走南闯北的商
们也都感觉瞎了眼,怎么突然间这北安州就有了这么多以前不曾见过的东西?
不仅仅是北安州呢。
便是京城,苏孝也特意安排了一批货售卖。
太后用过的东西,那必然是要受到追捧的呀。
借着这次的重阳节,苏孝可以说是发了一大笔财。
源源不断地银子被运到了北安州,苏锦绣的脸都笑成了一朵花。
其实,她更想要银票的,那东西多方便。
可问题是,现在北安州的白银储量可是并不多。
有了真金白银,以后的事
才更好做。
这些现银,到达北安州之后,再分批次地进
了官府的府库里,而苏锦绣这里拿到的,除了少量的银票之外,便是官府所把持的盐引了。
盐引是官府发给盐商的食盐运销许可凭证,商
想要运盐售盐,就得有这个东西。
这是合法的。
盐引有价,因为盐业的买卖与运输,都不能没有盐引。
商
凭盐钞购盐运销,官则用所得之钱收购粮
,各取所需。
大家好,我们公众.号每天都会发现金、点币红包,只要关注就可以领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请大家抓住机会。公众号[书友大本营]
当然,这盐的价格还是有一定的限制的。
如果过高了,百姓们吃不起盐,只怕就要出事。
前朝也就是因为昏君无道,贪官横行,盐价都涨长了一小罐百文的价钱,所以才会激起了民愤。
所以,大兴朝开国之后,便对盐制方面做了许多的硬
规定和限制。
地方官员和商
对于售盐的权利被压缩,受惠的,自然就是百姓了。
盐引分为长引和短引。长引销外路,短引销本路。严格批缴手续和缴销期限,长引一年,短引一季。限定运销数量和价格。
而苏锦绣现在拿到的就是长引和短引都全了。
北安州不产盐,可是北安州相邻的辽东府却是产盐的,而且还是海盐,是大兴朝最大的海盐场。
苏锦绣拿到的盐引可不只是一两个。
因为她不仅盯上了辽东府的海盐,还盯上了蜀地的井盐。
短引就用于辽东府了,这长引,就是想着打蜀中那边的主意了。
当然,苏锦绣之所以想要拿到官府的盐引,一方面是因为北安州不产盐,这方面必须得有
做,二来也是因为闻家
的
手,好像是在哄抬北安州的盐价。
闻家
财大气粗,纵然不是盐商,可是
家背后靠着吴氏一族,有什么事
是做不出来的?
现在已经初露苗
了,苏锦绣自然就打起了这盐引的主意。
哪怕是她按正常的价格在北安州售盐,那也可以说是
利了。
试想一下,一文钱的成本,哪怕是加上了
工和运输,一斤盐的成本也不会超过两文钱,可是在北安州的正常市价却是八文钱一斤。
可见其中的利润之大!
若不是因为盐引这东西太贵了,不知道多少
都争着抢着想要拿银子来换盐引呢。
当然,光有银子也不行,那还得需要关系呀。
而苏锦绣现在放着这么好的关系不用,那才是真傻了。
当然,出面的是苏孝,也就是说这盐引表面上是跟苏锦绣无关的。
蜀地的盐业从凿井、汲卤、输卤到煎盐,分工很细,工序繁难,工程费用和设备投资颇多。每开一井,一般需要一二年至四五年,最多的需十余年乃至数十年;凿井投资,浅者也要投
千两银子以上,而
者则是要超万两白银,甚至有费至三四万两而看不到成效的。
苏锦绣目前没有这么大的野心,她只是想着把盐运来就好,最主要的是,这无论是盐场还是井盐都是由朝廷管制的,朝廷会派盐官管制,不可能让私
制盐的。
这就是所谓的朝廷垄断了。
盐、铁、银这些东西被朝廷把控,国库里才能充盈起来。
当然,苏锦绣拿银子换盐引,柳承恩是最高兴的。
因为他的府库里
终于又有银子了。
今年的秋税要该往上缴了,这是不能拖的,而且也是一文钱都不能少的。
缴了税之后,他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