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生计(2/2)
第一天的收
,说不定是峰值呢。
而且前期的投
也不低。
包括买驴、买石磨、起灶台这些成本,都还没算进去呢。
再一个,与他们付出的辛苦比起来,这个收
,其实也不算什么了。
但老李家
,却不这样看。
他们觉得,哪怕净利润减半,或者只有预估数目的三分之一,这生意也值得做。
乔细妹笑得眉目舒展,乐呵呵地给李云心解释:
“心姐儿,你岁数小,不知道啊。
咱们庄户
家种地,靠的老天爷赏饭吃。
不管你
怎么勤俭,若是老天爷不赏脸,辛苦忙活一年,也是白瞎。
可是即便是老天爷开眼,一年到
无灾无难,风调雨顺的,等秋收的时候,卖了粮食,
了赋税、丁银、佃租什么的,能剩下二两银子来,都得是极好的年景,极勤俭的
家了!”
“可这做豆腐、卖豆腐的收益,咱们这么粗粗地算,一年就是三十六两。
实际上,哪怕以后这生意没有今儿个这么好,收
减半,甚至缩水到零
儿,也比种地强百套!
其实忙活一整年下来,哪怕只能赚上三两六钱银子,那也等于种两年地的收
了!”
“再说了,辛苦点儿算什么?咱老李家
,有一个算一个,包括你二伯和二伯娘,都不是那吃不得苦的
!”
“娘,你说事儿就说事儿,老捎带上我和聂氏
啥……”
“哈哈……”
李云心想想,也确实是这个理儿。
老李家
,要论
活儿,个顶个儿都是一把好手。
他们身子骨儿结实,又勤快不惜力。
不怕早起,不怕跟
赔笑脸,不怕耐着
子讨价还价,不怕挑着重担走远路,不怕磨豆腐的琐碎和辛苦……
对他们来说,做豆腐的价值,甚至远胜于李希贤进了行知学院这件事儿的价值。
毕竟读书科举,是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最后的结果,也未可知。
即便李希贤真的进了学、做了官,那也是不知道多少年以后的事儿了。
而做豆腐的收益,却是立竿见影,马上就能看到的。
李云心万万没想到,她原本以为,只能用来改善下伙食的小把戏,竟然成了老李家众
,生计的重
戏。
李家众
看她的眼神儿,也真的从最初的漠不关心、不以为意,转换成了发自内心的喜
,甚至是尊敬。
这可真是“无心
柳柳成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