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四十三章 创刊(2/2)

钱即可免除南北奔波之苦。

同样住班匠若不愿给朝廷应役,也可向朝廷缴纳代役银,让朝廷自己雇匠,住班匠代役要纳一月一钱。虽然这代役银中间要经层层盘剥,但总体而论已是比开国时,朝廷强制服役好了许多。

林延笑着问道:“你舍得让你儿子从司经局回自家匠坊帮忙?”

孙有功也有些犹豫,倒不是匠坊里添了一,利润就薄了,还要缴代役银的缘故。匠在司经局应役还算不错,不似其他的官匠坊,每绝早局﹐在官吏监督下造作抵暮方散。

当然若是林延的印书是长久之计,孙有功定是让儿子辞了司经局差役,回家专心帮忙。但万一林延以后不了,他大儿子重新进司经局,也没有这么好的差事了。

林延看出孙有功脸上的为难之色,对那提议的弟子道:“即便如此,一也只能雕八百字,那还是太慢了。”

见弟子们又继续思考,林延点点,他心底早有定计,所问只是看看弟子们所言能否与自己相合。

事实证明集思广益很有效果的,众思考一番,陶望龄突然面露微笑。

林延见了道:“望龄有策直说。”

陶望龄见林延询问道:“先生,弟子有一策,我们将学功堂杂论由原先十五一刊,改至一旬一刊或七一刊,甚至五一刊,并将一刊五千字减至四千三千字,甚至两千字。”

“如此缩短刊期,不需几,孙匠就可完工了。”

“两千字?五一刊?那不与朝廷邸报差不多了吗?”一名弟子立即反对道。

一名弟子道:“我以为陶师兄所言有理,但两千字确实太短了,五一刊也太仓促。我们不如七一刊,一刊三千如何?”

听了这名弟子这么说,徐火勃他们思索一阵,都不出言反对。

林延最终也是点了,七一刊,其实就是与后世的周报差不多了。

学功堂杂论是自己试行之举,若是成熟,下面自己会推行有关民生政治的报,晚报,时报。

贺子明立即拨打算盘道:“一刊五千字,给银两分五钱,三千字,则给银一分五钱,八百份则是十二两,二十八即是四十八两。一月最少可五十两。孙匠你以为如何?”

孙有功与手下的匠此刻已是幸福得快要晕过去了,马上坚决地道:“小立即让老大滚回来就是,全家一并为状元公鞍前马后。”

众弟子都是齐笑。

贺子明继续道:“孙匠得五十两,我们也可得五十两,扣去十五两笔墨纸张之费,尽得利三十五两,若是作为几位编撰同窗,以及先生的润笔之酬,简直绰绰有余。”

众弟子都是点,原先他们都是打算以劳力贴补,作为弟子应尽义务。但没有料到林延还给他们找到了一条生财之道。

徐火勃却一直凝眉,林延看向这弟子道:“火勃有什么话不要放在心底。”

徐火勃吞吞吐吐地道:“先生,学生浅见,既是有足够之利润,弟子建议可以让学刊在纸张,墨工上更考究一些,如此方才对得起先生的匠心之作。”

林延听了笑着道:“火勃的建议也为可取之策,两者兼顾,方为上策。”

徐火勃大喜道:“谢先生。”

见徐火勃,贺自明,陶望龄他们的建议都得到林延采纳,学生又陆续提了几个建议,最后大致定下。

下面林延给孙有功了定金,孙有功哪里敢收。

林延也不坚持,他让孙有功将学功堂杂论的创刊号,定在一千份。

除了售卖之用外,林延还准备三百份投给自己相熟的同僚,同乡,同年等等。至于天子,张居正,申时行那一份肯定也是要的。

他们除了第一手阅读,同时也是给林延学功堂杂论打响名气。

下面林延就让陶望龄,徐火勃作为学功堂杂论的总编,让他们自己从门下弟子里招收马,来一并进行编撰之事。至于贺子明,林延认为他有运营之才,就让他负责出纳会计之事。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