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柳成龙(2/4)
,在于明朝的党争是皇帝与官员之争。
前首辅张居正代表的文官一方约束了皇权,最后被清算,后来的首辅申时行,王锡爵都是保皇派,然后被士林攻击。
而到了朝鲜则不同,朝鲜的国王允许士林公论的存在,所以党争就成了官员的路线之争。
众所周知朝鲜有东
党,西
党之分。
最早两边是学派之争,东
党是师从朝鲜大儒李滉,其主张是‘理气互发之说’。
而西
党则是大儒李珥这边,其主张则是‘理气兼发之说’。
学派之争然后引申出一系列的问题来,最后到了国家大事上的处处抬杠,陷
了无限的党争内耗之中。
在王世子上,东
党就支持光海君为世子,西
党则支持另外一位王子信城君为世子。
到了去年倭寇
侵,光海君得到了明朝的默认,随着站队成功,于是东
党开始得势。不过东
党一得势又开始分裂为北
党,南
党,而柳成龙就是东
党中南
党的领袖。
现在随着倭
的继续,掌握了军政大权的柳成龙,架空了北
党党首领议政李山海,开始逐渐得势。
之前东
党与西
党之间对明朝政见也有不同,西
党更倾向于支持明朝,坚定不移地走事大路线。
东
党则是更暧昧一些,他们认为朝鲜应当有所主张。
在倭国
侵的事上,东
党西
党就吵作一团,西
党党首尹斗寿认为要向明朝事事通报,但东
党则认为不用,朝鲜有能力抵抗倭寇
侵,双方吵作一团。
后来朝鲜拍的某某片,某某电视剧里,尹斗寿常被黑成翔,柳成龙则是以伟光正的形象出现,也就不意外了。
不过倭寇
侵后,朝鲜被打崩了,柳成龙引咎辞职。不过柳成龙虽辞官,但却是慧眼识才举荐了李舜臣,权栗二
,李舜臣自不用多说,权栗也在幸州之战以四千
马击退了倭军三万
的进犯,这就是万历援朝历史上有名的幸州大捷。
李德馨也是用哭诉的办法从明朝请来了援兵,所以又为东
党立下一功。
随着李舜臣,权栗先后立功,柳成龙又重新回到了政坛上,出任右领政之职。
而东
党一度失势,也因柳成龙的重新回归,以及光海君成为王世子,东
党现在掌握了朝鲜朝局。
在朝鲜官场上,领议政相当于宰相,官僚长,被称为领相,而左右议政则相当于副宰相,被称为左相,右相。
所以柳成龙就相当于明朝的内阁大学士,三位辅臣这样的地位。如之前接洽林延
的李德馨地位也不简单,对方是李山海的
婿,此
是东
党中北
党的领袖,不过身为
婿的他却与柳城龙走得很近。
但林延
不管什么领相,或左右相,对他来说都一样。
现在接洽使李德馨,宣沙浦佥使张佑成,以及朝鲜议政府大小官员二十余名都是跪坐竹席上,垂首旁听。
整个室内唯有林延
,柳成龙二
直身而坐,只是林延
坐北朝南位于尊位,柳成龙则居于下首。
室内静默了一阵,但听柳成龙清了清嗓子道:“朝鲜国左议政柳成龙见过上使!”
林延
道:“柳议政,无需多礼!”
林延
以为柳成龙一来也是来恳请他发兵退倭的,哪里知道柳成龙却在席上向林延
一拜,然后道:“久闻学功先生之大名!当初柳某进京想要拜见一面,可惜无缘一见,今
柳某再次前来,诚心向学功先生讨教儒学!”
林延
伸手抚额,柳成龙师从于朝鲜大儒李滉的门下,而东
党这一派也多是李滉的信徒。当初自己拜礼部右侍郎时,柳成龙曾来京想要拜见自己讨教儒学,但却给林延
担心‘里通朝鲜’给推掉了,现在对方又上门来。
林延
看柳成龙的意思,讨教的成分倒是很少,切磋一番的意思倒是真的。
看来是自己眼下名声太大,给自己招惹来的麻烦。
林延
道:“听闻右议政当年从于李退溪门下?”
柳成龙闻言点了点
道:“不意学功先生也知道柳某师从于老师。”
林延
笑道:“吾身为礼部尚书,对于他邦之事自当有所了解!当然对于尊师在朝鲜的地位,也是十分了解。”
柳成龙道:“老师的儒学承自朱子,朱子之学问浩瀚无垠,故而虽说理学的根本在于上朝,但自传
我朝鲜以来,家家户户学之尊之,甚至更胜于上朝!”
林延
想了想,自阳明学一出,批评理学的儒者大有
在,而林延
事功之学也是处处抬杠有之。但不得不说在朝鲜这样仰慕中华文化的国家里,朱子的地位极高,不容许质疑和批评。
林延
闻言微微笑着道:“圣
之学,不学而能,不虑而知,
心有不言而同者是为礼也!朱子之学在朝鲜落地生根,以至于今
的参天大树,吾丝毫不意外!”
林延
所言,令柳成龙
一震。
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