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39章 藏不住秘密的宋人(3/3)

寇季晃了晃脑袋,“我觉得现在就是关键时候。”

李昭亮愣了一下,叹了一气,嘴里嘀咕了一句,“你得多怕死……”

寇季懒得搭理他。

他演示了一遍磷火弹的用法以后,立马让寇府的侍卫、仆,把这方法教给了全军将士。

然后他一个偷偷摸摸的打开了一个小箱子,从里面取出了一个带有圆管、带有手柄的东西,悄悄的给里面填充了火药、铁珠,紧紧的握在手里。

然后又从小箱子里取出了两个脑袋大、身子细的东西,塞进了腰间。

有这两样东西保命,寇季心里才稍微安心了不少。

这两样东西,大宋的是不会认识的。

后世的却能清楚的辨别出它们是什么东西。

枪!

手榴弹!

或许会质疑。

质疑寇季会弄这些东西,为何不把它们大量制造,装备全军。

这个想法寇季也有过,但是被他给否决了。

这两样东西,一旦经过他的手推广出去,不仅不能成为大宋的助力,反而有可能会加速大宋的灭亡。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寇季在汴京城里待了许久,发现大宋在军备方面,似乎并没有保密一说。

比如大宋最良的步甲、床弩等物,其制作方法,完全不需要去派窥探,只需要在汴京城里的各发书坊里,就能找到详细的制作方法。

大宋的文们,对著书立说,有着远超常的执拗。

他们在著书立说的时候,连一个字都不愿意错。

在写游记的时候,会一步一步丈量自己要写的地方,明确的在书中标注出,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需要多少步。

在写兵书的时候,会拿汴京城的布防,又或者其他城池的布防为例,写在书上。

为了避免出现遗漏,他们会仗着自身的权威,亲自去军中,观摩布防,研究布防,甚至还会调出布防图,以作研究。

然后在他们研究完了以后,会把布防况,完完整整的写进书里。

甚至,寇季曾经在汴京城里见过两本有关于汴京城布防的书,其中一个写错了一个岗哨的换岗况,另一个立马站出来批判了他,并且及时纠正了他的错误。

写工艺书的时候,会从到尾的跟着匠们,把工艺研究一个通透,然后一点不差的写在书上。其中就包括了大宋军备的制作过程。

所以,大宋的军备,在辽、在西夏眼里,没有一点秘密。

若不是步甲的造价太高,估计西夏、辽,早就造出了步甲,装备了全军。

所以,寇季不敢把枪、手榴弹等物推广出去。

一旦他推广出去,必然有会从匠们手里,想方设法的套出其制作方法,然后毫不顾忌的写进自己的书里,最后再以极低的价格卖出去。

只需要短短数月,枪械、手榴弹等物的制作方法,就会传遍天下。

到那个时候,不仅大宋朝廷会造,大宋山野间的流寇,也会造。

西夏会造、辽会造、青塘会造……

当全天下的都会造枪械、手榴弹的时候,那大宋装备这些东西,还有什么意义?

又有什么优势?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