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88章 数十万兵马齐聚一堂(2/5)

赵祯以为赵絮看上了包拯,还暗中派遣陈琳查探了一番包拯的底细。

所以陈琳也知道包拯不是什么好色之徒。

所以,包拯送给寇季的,必然不是什么春宫册。

寇季故意拿春宫册挤兑他一个太监,明显是在羞辱他。

寇季在陈琳气急败坏的神中,淡淡的道:“既然知道不是春宫册,我又不愿意给你看,那自然是秘密的东西。

秘密的东西,你打听的那么清楚嘛?”

陈琳恼怒道:“大宋朝,就没有咱家不能知道的秘密。”

寇季缓缓挑起了眉,看向了陈琳。

陈琳一愣,脸色微微一白,低声道:“咱家失言了,咱家回京以后自会向官家请罪。”

寇季瞥了陈琳一眼,没有再搭理他。

陈琳刚才那句话,可是处在逾越和作死之间。

即便是他可以狐假虎威,借着赵祯的权柄,藐视天下其他

但有一个他没办法藐视,那就是他威风的根源。

在赵祯面前,他永远只是一个仆

他一句‘大宋朝没有咱家不能知道的秘密’,那把赵祯放哪儿?

赵祯所有的秘密你都要知道,那你是不是该死了?

虽然赵祯现在对陈琳而言没有秘密,但不代表以后没有。

寇季丢下了陈琳,迈步上了山,回到了自己窑前的院子,撇了一眼不远处正指示着将士们给自己挖窑的种世衡,叹了一气,摇了摇,进到了自己的窑

的筑造成本不高,加上拥有冬暖夏凉的功效,北方的许多百姓都很喜欢用它。

如今大军反正闲着,弄一两个窑,取代那御寒比较低的帐篷,刚刚好。

寇季有预感,不久以后,自己恐怕会多出很多邻居。

在他们离开此处的时候,此处恐怕会多出许多窑

寇季没有闲心去搭理此事,他回到了自己的窑里以后,拿出了包拯给的《桃花源》,仔细的翻阅了起来。

寇季在后世的时候,对哲学、对教育学、对政治学其实没什么兴趣。

所以《理想国》这本书,他只是随意的翻阅了一遍,并没有研读。

如今要用到里面的一些东西,并且看的又是比后世更接近原著的书。

他自然要仔细的研读一番。

一本著作,传承上千年。

因为政治的需要,或者是文化的需要,又或者是一些其他因素,必然会删减一些,或者增添一部分私货。

所以一本传承千年的著作,很有可能跟原本的著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寇季早九百多年研读此书,相对的看到的东西可能就更接近原著。

寇季在翻看了几页以后,突然发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

包拯居然在书中做了注解。

言辞十分犀利。

他对苏格拉底在文中展现出的一些道理,并不认同。

寇季越往后翻,注解越多。

包拯的注解也在不断的变换。

从一开始言辞犀利的辩解,到最后慢慢的有认同,到最后,更是评价此书是一本名著,评价此书的作者是一代大家。

仅仅是大家。

虽然包拯对此书中的一些道理表示认同,但是对其中一些明显跟大宋文化有差异的地方,保持着存疑。

对一些差异大的东西,十分不认同。

两种文化最初的碰撞,必然会产生摩擦,此事寇季完全能理解。

由于包拯并没有被崇洋媚外的一些东西影响,所以他并没有一味的认同这本书里面的一切道理都是对的。

相反,对于里面一些跟大宋差异比较大的道理,包拯持藐视的态度。

并不是大宋的猖狂。

而是大宋的文化,以及文化圈的主流观点就是这样的。

受大宋文化影响,大宋上上下下的都觉得。

除宋外,其他的都是蛮夷。

对于蛮夷,包拯能给一个大家的评价,就已经十分中肯了。

若是换成了一些激进的大宋文,在看到了此书以后,必然会毫不犹豫的将其扔进火盆里,然后不屑的啐一,趾高气扬的说一句。

“蛮夷的歪门邪说,实在是不堪目。若是我大宋的兵锋有幸降临到你们上,我倒是可以大发慈悲,告诉你们什么叫做道理。”

没办法,古就是这么傲气。

大宋被辽国欺负了数十年,宋依然觉得辽是蛮夷。

强汉盛唐的时候,古更加傲气。

在他们眼里,除了汉和唐以外,其他能当一声蛮夷的称呼,那都是称赞。

因为非蛮夷的话,只能沦为他们的隶,或者他们铁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