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84章 三三制三权分立(3/4)

笑眯眯的道:“枢密院以后的权力构架可不单单只有武臣。更重要的是,文臣们要是不怕他们撂挑子耍横的话,可以随便欺压。”

范仲淹一惊。

寇季笑着道:“他们可能在朝堂上会羸弱一些,但是他们撂挑子以后,你们谁也拦不住。”

范仲淹沉声道:“所以不能压榨,更不能欺辱,只能秉公处置。”

寇季笑着点点

范仲淹抱拳道:“学生明白了……”

寇季摆了摆手,让范仲淹离去。

范仲淹离去以后,寇季就丢下了狄咏、赵泽、苏轼三个自己玩,他独自一回到了书房。

朝堂的权力构架,是寇季思考的时间最长的一个问题。

寇季起出想着用明朝的内阁制度。

内阁制度算是封建王朝中,相对完善的一个制度。

远比大宋如今用的制度强。

但内阁制度也存在着弊端。

所以寇季最终还是放弃了。

随后寇季又想到过君主立宪制。

但考虑到皇家不可能出大权,他也不愿意和赵祯刀兵相见,所以也放弃了。

至于赵祯死后,借着赵祯儿子推行君主立宪制,寇季根本没有想过。

因为寇季没有把握能够活得过赵祯。

赵祯比他年龄小,身子骨还比他硬朗,他又不是历史中的物,可以预知自己的寿数,所以他没办法在这上面赌。

所以寇季放弃了君主立宪制。

然后又想到了三权分立。

但是西方提出的行政、立法、司法的三权分立,并不适用于如今的大宋。

更重要的是,西方实了三权分立多年,并没有真正的实现三权分立,三权之间相互渗透十分严重。

所以寇季考虑了许久,最终结合着大宋的实,制定出了一套以政、财、军三权为主的三三制三权分立。

权力的最顶端,自然是皇帝。

其次便是管理着政事的政事堂、管理着财权的户部、管理着军权的枢密院。

三大权力衙门下面,有分了三小权力衙门。

比如户部辖下的钱司、仓司、税司。

三小权力衙门下面,又再次三分。

以此类推,构成一个如同金字塔形的权力机构。

这便是寇季结合如今大宋的实,特地为大宋定制出的三三制三权分立衙门。

权力和权力之间,相互制衡、相互依存。

无论任何一家独大,都没办法将另外两方赶尽杀绝。

有两方牵制,就算是一家独大,也大不了多少。

寇季觉得,封建王朝的朝堂上,内斗一直是朝堂上的主旋律之一,几乎没办法避免。

许多封建王朝,最后都败亡在了内斗上面。

寇季觉得,既然无法避免,那就脆明确的立一个稳定的内斗局面,给他们立好山,让他们互相争斗的同时,又互相离不开对方,减少他们内斗所产生的危害。

寇季足足花费了两年,研究了一番史书,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

封建王朝的文武制衡一道,从宋朝开始就已经不适用。

因为从宋朝开始,武就已经处在了一个相对劣势的位置。

所以没有新的力量加到角逐当中,文一家独大,只是时间问题。

宋、明、清几乎都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文一家独大会出问题。

所以寇季最后选择给里面添加了一力量,形成了新的、符合大宋实际况的制衡之道。

在三三制三权分立的制度推行到整个大宋以后,寇季不敢保证大宋会一直强盛下去。

但寇季可以保证大宋能安稳很多年,也能保证大宋不会像是历史上那般,被欺负的时候连还手之力都没有。

至于其他一系列将权力还给百姓的制度,寇季想都没想过。

大宋的土壤不适合。

寇季若是强行推行,首先跟寇季作对的就是百姓。

因为百姓们脑子里没有主翁的意识,他们不认为自己天生就是这片土地的主宰。

他们只会认为,皇帝才是这片土地的主宰。

并且努力的混到皇帝身边去,一边帮着皇帝治理这片土地,一边借着皇帝的权力为自己谋福。

也正是因为如此,将权力还给百姓那一套制度,在大宋根本行不通。

所以三三制三权分立制度,是最适合大宋的。

大宋钱庄并到户部,户部辖下的四部改为三司,只是一个开始。

范仲淹老成持重,又素有手段,在经过了寇季提点以后,他就回到了户部,雷厉风行的推行起了户部的新政。

汴京城里的户部衙门,仅仅用了半个月就完成了整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