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3章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4/5)
也有好处。若是没有好处,赵祯也不肯听我的。”
李迪嘟囔道:“难怪……难怪官家会一意孤行,谁劝也不听,原来是你的注意。罢了罢了……老夫以后不参与此事了。”
说到此处,李迪仰着
盯着寇季,郑重的道:“老夫此生许给了河西,等到老夫死了以后,也会埋在河西,到时候你别忘了到老夫坟
上香。”
寇季微微皱眉,“你这不是为难我吗?”
李迪瞪着眼,盯着寇季道:“你就那么不愿意回大宋?大宋能有今
,九成九都是你的心血。”
寇季直言道:“那又如何?我所作的一切,只是为了故土上的百姓,又不是为了某一个
。
如今我该做的都做了,百姓们也过上了好
子。
我也功成身退了,就不该再出现在大宋,引起波澜。”
李迪指着寇季,长叹了一句,“你这瑕疵必报的
格啊……”
寇季笑道:“我觉得挺好的。”
李迪摇摇
,没有再多言,颤颤巍巍的上了马车,遥遥离开了鸭绿江边。
寇季送走了李迪以后,便返回了庆国。
刚巧赶上了狄青从北海郡王封地过来。
经过了几年的建设,北海郡王封地的三十六处堡垒,已经修建完毕。
各堡垒内也驻扎了兵马,镇守封地四边。
位居于北海郡王封地正中的北海府城,也营造了一个七七八八。
北海郡王封地内的百姓不多,所以工程量不大。
再加上北海府城没有营造城墙,所以工程量更小。
所以北海府城远比庆都更早竣工。
除此之外,北海府外的码
,也营造完成。
码
附近还营造了一座造船厂、锻钢厂。
往后庆国大部分的作坊和厂区,都会设在北海府。
之所以设在北海府,是因为北海府有一座庞大的露天煤矿。
再就是北海府地广
稀,往北扩张的话又没
管,不会约束各作坊和各厂的发展。
狄青此次到庆国,就是带
去将造船厂和锻钢厂的。
寇季早就准备好了
手。
此外,寇季还给狄青准备了一些土豆、红薯、玉米的种子,让狄青一并带过去。
北海府地广
稀,大部分
要做工。
要确保北海府的
有粮食吃,土豆、红薯、玉米等物必不可少。
寇季除了给狄青准备了这些已经试种成功、且储备了不少种子的农作物外,还为刘伯叙、张元各准备了一份。
不过刘伯叙和张元都拒绝了。
他们给寇季回信称,他们暂时不需要这些东西。
他们不想让封地封国内的某些
吃的太饱。
让那些
吃的太饱的话,不利于他们纯粹话封国国民的政令。
寇季觉得这两个家伙以后一定会被
描绘成最残忍的封建君主。
寇季觉得刘伯叙和张元就应该学一学他。
在有效的利用劳动力的同时,顺手将他们送出去。
比如送到海上去探险,又或者送到北海府去挖煤、锻钢。
像是种世衡、曹佾、曹利用那些战争疯子,已经开始大规模大规模的往北美洲运输封地上的罪籍了。
庆国海船的订单已经从每年三十艘,变成了每年一百三十艘了。
若不是分派了一批订单给西阳的刘伯叙,根本造不过来。
如此庞大的船只投
,寇季相信要不了多久,三个
封地和封国内的百姓就会得到进一步的纯粹化。
手段远比刘伯叙和张元有效多了。
不过,寇季现在不让他们对外征战,他们似乎只能通过这个方法纯粹化封地和封国内的百姓。
寇季的目的其实跟他们差不多,只不过寇季并没有那么残忍。
他只不过是将残忍的事
转移了出去,
给了专业的
去做。
狄青这一次见到了寇季以后,并没有急着离开,而是带给了寇季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
庆都。
内宫。
寇季、刘亨、狄青三
坐在暖房内。
狄青沉声对寇季和刘亨道:“高家的
出现在了我封地附近。”
寇季和刘亨愕然的看向了狄青。
高家所在的燕山府,距离狄青的北海府,中间可差了足足几千里呢。
高家算是几家藩王中封地最差的一个,发展也是几家藩王中最慢了一个。
高家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占据数千里之地。
原上的放牧
,不是沦为了朱能等
的
隶,就是成了大宋的罪籍,要么就是成了狄青手底下的矿工。
高家就算是再厉害,也不可能凭借他们手里那几万
占据一处几千里地的疆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