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二章 东德挽歌(二)(1/2)

“德累斯顿不是东德的第二大城市吗?”

王船夫和孙磊并排走在德累斯顿的大街上,目瞪呆的看着这座,在社会主义阵营中曾经盛名一时的城市。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坚国家之一,东德无论在经济、工业还是科技上,都可以说是大名鼎鼎。来自德国的产品和技术,在很长时间里对于中国来说,都是高大上的代名词。

那么作为东德的第二大城市、第一大工业城市,德累斯顿显然应该非常繁华才是。

是的,从德累斯顿的城市建设当中,可以看得出来这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并且基础建设非常完善的城市。

但此时此刻,这座城市和繁荣可完全挨不上一丁点边。

孙磊开着他那辆卫星牌小轿车,载着王船夫在德累斯顿的街缓缓的行驶着。

这种东德的国民汽车占据了东德乘用车存量中超过90%的市场份额,然而并非是它的能多么出色,而是因为东德只生产这一种汽车,而且供不应求。

它的能虽然落后,而且驾驶、舒适也不算好,但东德并没有其他选择。它的售价是一般普通东德一年的工资,对于有储蓄习惯的社会主义阵营国民来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因此在两德合并之前,卫星牌汽车的生产计划就已经排出去了至少四到五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即使上了钱,一个消费者想要领到属于自己的汽车,往往也要等到五年以后了。

这样一来,东德的汽车企业也就没有什么对汽车更新换代的动力。其实换个角度来看,这和中国的乘用车市场多少是有些相似的。

但是在美国支持中国成为WTO创始国的前提下,商务部已经原则上同意了到2000年,要大幅降低国内乘用车的进关税。这样一来,原本中方乘用车企业和国际资本组成的利益共同体,不免就会出现一丝裂痕。

到了新世纪,如果乘用车行业再发展不出什么竞争力。可想而知,到时候国内乘用车企业恐怕是不会再被国际资本们给供着当一块招牌了。

当然,这些都是很远以后的事了。1991年的这个夏天,发生在王船夫面前的这幕大戏,无疑极为刻的将会影响他的整个生。

德累斯顿这个社会主义阵营的繁华都市,如今早就已经不复曾经平和的景象。

孙磊开着的这辆小汽车刚从郊区的小路进主城区,驶过几条无的街道之后,竟然在城市的主路上堵住了。

车窗外,穿着蓝色连体工服的工们,脸有菜色的家庭,甚至还有步履矫健的德国大妈们,如同洪水一般正在将整条道路围的水泄不通。

“比托拉!比托拉!”

整齐的喊声在街道上响彻天空,王船夫惊讶的想要摇开车窗探出去,却被孙磊给一把拉住了。

“你什么,不要命了?”

“这是德国在游行吧?嗨,真是热闹啊,在国内可没见过。”

游行这种事对老一辈来说并不算是稀罕,但王船夫这个年纪的,倒也是个西洋景。何况这还是德国的游行,总要见识一下吧。

他有些兴奋,在副驾驶位置上挪动了一下,说道:“这是东德在庆祝国家统一吗?”

“呸。”

一声冷笑,孙磊有些紧张的把着方向盘,摇道:“你知道德语比托拉是什么意思?骗子!”

“骗子?”

“对,骗子。德国总理科尔今天要到德累斯顿访问,这些都是来游行示威的!”

“科尔不是德国统一的功臣吗?”王船夫有些冷静下来,怪的问道:“这种注定要载史册的民族功臣,德国怎么反而要骂他是骗子?”

“这有什么好怪,从两德统一到现在已经半年多。这些天真的东德,现在也该清醒了。”

“天真?清醒?“王船夫回过来,听着车外传来的喊声,果然体会到之前忽略的那种群中酝酿的愤怒绪。可是这样的反应,从他在英文国际报纸和电台里获知的新闻出发,是完全无法理解的。

孙磊用余光上下打量着王船夫,摇叹息道:“想想你到德累斯顿是嘛的,用咱们的老话说,那就是来‘挖东德社会主义墙角’的。”

“一个健全的国家,怎么可能会有这种大规模挖墙角的况发生?名义上是两德合并,但是东德完全放弃了自己的主动权。所谓的合并,不过是西德吞并了东德而已。东德这已经是第三次成为战败国了,下场并不会比一战和二战的况好上多少的。不,应该说甚至会更糟。”

两个说话的功夫,路的尽缓缓驶来了一支车队。车队前面是开路的警车和摩托,这些通工具上面还飘动着德国国旗。

孙磊色复杂的从群的缝隙中向外观察,忽然说道:“是科尔的车队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