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谁做塞外之王?(1/2)
宋朝的官家是可以给城下开后门赐进士出身的,而且“赐”的进士也是正奏名进士,不是那种除了身份之外什么用没有的特奏名进士。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慕容老如果得到了朝散大夫以上的文散官,再有了赐进士出身,那才是真正成为了大宋朝的高级文官。虽然不大可能给他个肥差,但是一个提举宫观总会有的,少不了还有赐宅赐钱。可算是一步登天,过上
羡慕的大宋高官生活了。
给出了这样的待遇,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赵煦和章惇都把“平燕九策”当成了谋妙计,真的准备施行了。
而慕容忘忧作为“平燕九策”的提出者,自然也可以推荐武好古去担任提举灯塔市了……
所以这个高的架子还真的得端一下!
宰相章惇这个时候还没有离开政事堂回府,而是在政事堂的都堂内召集执政和枢密开会,讨论“援渤海”、“开商市”和“练新军”三案。
“……援渤海和开商市都是用谋,练兵才是务本!根本不固,用谋恐怕也难成功。可是要固本也非朝夕之事,所以今就且议一议用谋的事
吧。”
章惇捧着杯茶汤,缓缓说着话儿,说到练兵固本,还是忍不住轻轻一皱眉。这事儿很不容易,不过章惇并没有打算放弃在大宋官场上要做成任何一件大事儿都不容易,可是章惇这辈子还是做成不少事
的。
所以做事的韧劲儿,他还是有的!不过今天要讨论的,的确不是练兵,这事儿仿佛还不是很急。
章惇抿了一茶汤,接着道:“先说援渤海吧……诸位想必都知道渤海之族和汉
相差无几,着汉服,说汉语,定居农耕,受圣
教化,并非蛮夷禽兽。若契丹失国,代之以渤海要比代之以阻卜、
真更加有利。”
章惇虽然对辽国的况所知不详,但也不是一无所知,还是知道渤海
是辽国境内除汉
以外汉化程度最高的民族。而汉化农耕又往往意味着战斗力较弱在冷兵器时代,野蛮也是战斗力啊!
而且农耕之民因为生产生活方式远离杀戮,因此在没有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的况下,战斗力是远远比不上游牧和渔猎之民的。
所以农耕和汉化的渤海如果能取代契丹成为塞外之王,对大宋而言无异于上天庇佑,因此也是章惇极力想要争取的局面。
“相公,可是如今并没有一个渤海国啊。”枢密副使蔡京这时提醒道,“这钱该给谁?又该从哪里出账?又要怎么送到渤海手中?若是被契丹
发现了,又该怎么
待?”
章惇点点,蔡京提醒的对,援助渤海
这事儿不能依着寻常的外
路子走。比较渤海
还没有建国,他们还是大辽国的臣民。大宋向辽国反贼提供援助这事儿,怎么看都是违反了澶渊之盟啊!
莫说辽国朝廷知道了不好待,便是大宋这边,不少官员大约都会反对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吧?
“这些事都可以再议,”章惇斟酌着说,“总是能找到对策的。诸位就说说援渤海之事是否可行?”
“可行的,”蔡京说,“只要好生谋划,不叫辽捉住把柄就可。”
枢密使曾布也道:“渤海不是蛮夷之民,若是能代契丹而起,天下就能太平了,我朝只要能收复燕云十四州就行了,辽国的其他地盘都可以给渤海
。”
蔡卞则说:“援渤海和结燕云还需要通盘谋划,渤海和燕云豪强的关系似乎不大好啊,我看这事儿还是要听听那个甚底慕容先生的意见。”
章惇点点,又目光灼灼的扫了都堂中的重臣们一眼,“那么大家对开商市有何看法?”
“子厚,”枢密使曾布也看过“平燕九策”了,他摇摇说,“商
唯利是图,不可太过倚重,若要开办商市,最好还是由河北东路转运使司办理,这才是正道。”
曾布的眼光自然不会比章惇相差太多,当然也能看出“自治商市”的不妥之处。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蔡卞也道,“此事绝无先例可循,一定要慎之又慎。因为一旦开此先例,就怕后援例。只怕数十年后的商市就要遍天下了!”
蔡卞想得更远,都已经想得有会援灯塔市的先例再开别的商市,若是开得多了,商市极有可能会成为一
势力!
蔡京则摇摇道:“也不能事事都想恁般长远……若契丹真的维持不下去了,收复燕云就势在必行了!若能收复燕云,就是开几个恶例也是值得的。若是燕云十四州
了别的蛮夷之手,我大宋哪里还会有好
子过?”
章惇点点道:“还是元长说得有理。子宣,元度,我等为官多年,也做了不少事
,应当知道因循守旧是不能成事的。如果事事循着所谓正道,新法都不能成功……如今已是非常之时,我大宋兴衰,新法的存续,皆在来
平燕之役,是决不能有失的。”
他顿了顿,又道:“当然了,开商市之事也需要好好谋划一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