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9章 南征北伐——风云将起(1/2)
高永昌所说的“魏王殿下”就是皇太叔耶律和鲁斡的儿子耶律淳,他现在是东京留守,坐镇辽阳府,掌管着危机四伏的白山黑水。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后世的《辽史》上将真
的崛起描绘成了契丹
粗心大意造成的偶然事件,仿佛只要耶律淳这样的东京留守和耶律延禧稍微上点心,就没有
真
什么事儿了。
如果让如今身在辽阳府,面对危局一筹莫展的耶律淳看见《辽史》上的观点,大概要大骂了。
因为大辽国在东京道所面临的真正危机只有一个,那就是无解的危机!
契丹太少了!
而直
和渤海
又太多,太多了!
造成契丹太少的主要原因当然是佛教大兴了。虽然汉
和渤海
都相信佛教,但是佛教思想在汉
、渤海
的大脑中所占的比重并不高。这两个民族主要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将宗族传承看得比佛祖重要。他们相信的其实是和儒学融合后的佛教,所以并没有影响
的增长。而且和尚在辽国属于统治阶级,不是汉
和渤海
想当就能当的。
而辽国高贵的契丹国族虽然也受到儒学的影响,但是程度不能和汉、渤海
相比。而且他们又是统治民族,是和尚们最喜欢忽悠的对象,所以被忽悠出家的契丹
肯定比汉
、渤海
多多了。
另外,契丹还长期实行内婚制。姓耶律的通常只能和姓萧的婚配,姓萧也只能和姓耶律的结为连理,少有例外的。
在长期的内婚制后,近亲结婚的危害自然也就不可避免了。这样又进一步降低了契丹的
增长率。
而造成渤海、
直
涨的祸根则是耶律阿保机埋下的。渤海
和
直
原本的生活区域主要在“东北外围地区”,自然条件相对恶劣,也就不太有利于
的增长。
可是契丹在征服渤海
、
直
后,却把渤海
举族内迁到了有了相当程度的开发,适合农业生产的辽东、辽西,而将“外东北”的土地留给了
直
。之后,又陆续内迁了许多
直
进
辽东地区。因此这两个民族的生存空间,也就得到了实际上的扩张,
的快速增长也就不足为了。
虽然依旧居住在“东北外围地区”的生直
并不算多,但是只要一离辽河远点,就是各种各样的熟
直部落了,什么曷苏馆部、回跋部、乙典部、鸭绿江部、顺化王部、龙府部,多得数都数不过来。
而在富饶肥沃的辽河流域,则到处都是渤海耕种的土地!而在辽河沿岸还有沿海的城镇之中,从事工商业,担任中下层官吏的又多是汉
。契丹
在东京道这边少得几乎都找不着了。
因为统治民族的太少,辽朝自然也没有能力在辽阔的东京道建立起有效的统治。所以大量的生
直、熟
直部落都保留着自己的武装,一不留他们就会起来闹上一场。而居住在辽河流域、大灵河流域的渤海右姓和汉
豪门,同样也养了部曲私兵,有些甚至还筑起堡垒坞壁,拥有自己的私城!
更让契丹统治者们感到忧心忡忡的,则是生直部落联盟的出现!
部落联盟就是国家的雏形!同样由部落联盟发展而来的辽国的统治者们,又怎么会不知道生直部落联盟的威胁?
而生直诸部占有的地盘又那样的辽阔,从混同江两岸一直到东方辽阔的大海,这片地广
稀的土地,几乎都是生
直的家园。
他们一旦据地立国,就将是昔海东盛国渤海国的再现!
可知道直
早晚会变成辽国的大患又能怎么样?出兵剿灭吗?一个磨古斯之
,打到现在都没有完全平息!现在大辽又和南面的大宋打了起来,而且战局怎么看都不像能必胜啊!
虽然大辽皇帝率领的大军在定州之战后一路凯歌高奏,现在正沿着北流黄河南下,都快靠近开封府了。
可是在大辽南京道析津府这边,况却对辽国非常不利!宋国的数万大军不仅在燕京城南的桑
河、高粱河之间建立了大营,而且还在沿着桑
河、高粱河向北修建起新的堡垒。
这摆明了是要用堡垒推进的办法把析津府城包围起来啊!
由知奚王府事萧遐买和南京道团练使耶律控里骨指挥的解围军团,则行进缓慢,到目前为止还在玉田、蓟州、三河一带活动。
耶律淳现在真不敢想象大辽和大宋之间的战争会打出什么样的结果?更不敢想象生直、熟
直、渤海
还有一部分有贰心的汉
豪强在得知析津府被大宋攻取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正坐在东京道留守司的衙署内厅里面反复翻看着一封从玉田大营寄来的书信的耶律淳,忽然就听见门外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然后就瞧见自己的妻弟萧敌里快步走了进来,一脸的惊骇。
“魏王,出大事儿了!宋军打过来了!”
“什么!?打,打到东京道了!?怎么那么快!”
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