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京华江南 第八十六章 楼上楼、人外人(1/5)

宋嫂?众一惊,心想提司大难道在杭州城也有相好的?不过监察院上上下下的官员们都清楚,在男之事上,范闲乃是京都少见自矜的官员,小小年纪,却极少去四处招惹,名声在外,自己这些定是想岔了。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当然是想岔了,范闲只是在想着这座杭州城,是不是和那座杭州城一样,都有位姓宋的嫂子在卖鱼羹,这里的西湖上当然没苏堤白堤,却不知道有没有如西子一般清柔的江南子。

游历世间,终于到了文墨客们念念不忘的江南,范闲的心里也有些小小兴奋,双腿一夹,驰马而

杭州城很简单,他们一行早就备好了相关的路引与文书,冒充是由梧州来,经杭州往南方去的大族前哨。路引文书上面盖的章子没有能看出问题来,监察院为了自己的工作方便,经常地用高超的造假技巧伤害各地府衙官员的心,这事儿已经成了熟练工种。

一行乐呵呵地沿着城门下的直道往城里走去,范闲这时候已经上了马车,微掀窗帘看着杭州城内的景象,只见街面色安乐,道路两边商铺林立,行不多远便有一家酒楼,只是天时尚早,并没有透出几丝诱的香气。单看杭州百姓的穿着与街面,便知道江南富庶,果然不是虚言。

行了一阵,车队前方出现了一长排齐整无比的柳树,冬末尤寒,柳上自然并无青叶迎客,只是像鞭子一样有气无力地垂着,但胜在整齐,所以给第一眼的观感冲击极为强烈。

范闲眼尖,透着那层层柳树帘,便瞧见了被这一长排柳树挡着的那片水面。

水光清柔,微纹不兴,在这冬末的天气里,清扬地透着洁净味道,并不是拒千里之外的寒冷,只是一味温柔,便泓成了平湖十里。远方隐见青山秀美隐于雾中,几座黑灰色的木制建筑沿湖而起,透着丝富贵而不刺眼的味道。

这水正是西湖。

而今西湖边上有些热闹。

———————————————————————

纵马西湖畔,折柳赠青梅,这是范闲前世小学的时候写的两句瞎诗,那一世的他,对于杭州就有种天然的向往,总觉着西湖怎么就能那么美呢,怎么就能有那么多名儿呢?

但他混的社团里有位同学是打杭州过来的,曾经告诉他,西湖,实在是不咋嘀。当时还叫范慎的范闲有些不以然,但却一直没有机会真正去杭州亲近过西湖,一方面是因为后来生病了,而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那一世杭州的房价着实有些贵的离谱。

西湖边楼上楼,乃是杭州城里最高档的食肆,楼外青幡飘摇,青树成荫,一大方青坪可以晒书,楼内青木为桌,青衣小二,清倌唱曲……实在是清一色享受。只可惜如今却是冬天,青幡冻僵,青树黄,那方青坪之上俗正在打架,清倌还在唱曲儿,却不好只穿一身轻纱,味道自然要弱了许多。

范闲坐在栏边桌上,隔着栏外挡风竹帘的缝隙往外望着湖面,稍许有些失望,宋嫂鱼羹自然是没有的,东坡也是没有的,叫化没有……居然连莼菜汤都没有!好在龙井虾仁依然存在,不然他只怕要郁闷的转身离开了。

没了**塔,没了断桥,这西湖……还是自己心目中的西湖吗?他端起三根指粗的小酒盅,滋溜一声一饮而尽,说不出的怅然。

其实是他过苛了,杭州的本帮菜清淡之中带着舒爽,与京都饮食大不一样,在庆国也是相当出名。

隔间里一共三张桌子,除了守在门的两名护卫之外,其余的不论主仆,不论贵贱都被范闲命令坐下,在那里闷声吃着,滴滴嗒嗒的都不知道是水还是汤汁落在桌上放出的声音,看这些吃的模样,虽然有长途旅途所带来的饥饿问题,也能表明这楼上楼的菜做的确实有两把刷子。

这场景有些可怕,一大群在那儿沉默而凶悍地吃菜,门两个护卫在咽水,也只有范闲一个还有闲端着酒杯倚栏观景。

将栏外的挡风竹帘拉起少许,光线顿时大明,冬湖水色映眼中,风儿吹进楼来,吹散了隔间里飘浮着的菜肴香气。

同一时间内,楼外湖畔那一大片青石坪上也传出震天介的一声喝彩!

———————————————————

喝彩声随风潜楼,便又引得楼上楼里的众多倚栏而站的食客们齐声喝起来彩来,一时间声鼎沸,竟是说不出的热闹。

只有这道隔间里依然安静,范闲倚栏而观,又饮一杯,面上浮出一丝笑容,并不怎么吃惊。

他的属下们被这无数声喝彩震的抬起了来,知道楼下的比武进行到了关键处,却也没有涌到栏边观看,反而是重新低下了,开始对付席上的美味佳肴。

范闲看了属下们一眼,觉得有些奇怪,就算你们内心骄傲,认为江湖上的这些武者都不禁你们几刀,但大家同道中,参详一二的兴趣总是有的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