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扬州(2/3)
她想做什么事,其他当然拦不住,不过为了避
耳目少惹麻烦,还是采取了一些措施。范进做了个
子打扮,俨然个美貌佳
,与张舜卿同进同出,白天做些亲热举动,如果被邻船看到,也只当两个
子做此闺中把戏,倒不至于太怪。
范进伸手指着码,又指向停泊在四周的船只道:
“若说繁华,江宁或许更胜一些。要说富庶,却不及扬州了。说富贵不过帝王家,可是在大明,皇帝的银子也未必有盐商多。商
河下最奢华,窗子都糊细广纱。急限饷银三十万,西商犹自少离家。这就是群会走会动的金矿,一群商贾就能撑起一座城市的繁荣,这便是他们的财力了。”
张舜卿将靠在
郎肩
,尽
享受着蜜月之美。她看着那些船只,又看看岸上的
,点
道:“以前听几位世伯说起过,扬州纲商以三千万两银子为窝本,年得子息九百万,而户部一年岁
也不过二三百万。爹爹推行新法,四处筹银,也只是让户部多百八十万进项。盐商富可敌国这话不是形容,而是他们确实是有这么大的进帐。尤其天下之盐,以淮北盐为冠,是以扬州盐商又是天下盐商中最富贵的一群。自朝廷废开中法之后,他们便
渐富贵,像这扬州的城墙是他们修的,连扬州的三营士兵,也是他们出银子来养。不过他们平时使银子如泥沙,可一到朝廷要银子时就百般推委,年年盐课都是个大亏空。”
“很正常,他们愿意用银子打点主事官员,也不愿意完课税。后者是个无底
,填不满。前者收买几个
或者一群
,相对要容易的多。我们广东的盐道衙门也是极阔的,不过比起扬州来可要差的远。”
“范郎你在广东搞的那个琼盐晒盐法,食盐质地不是说比淮北盐只好不差?那以后广东的盐强过淮盐,广东的盐商便要富贵起来,到时候这些盐商的好子就没有了。”
范进笑道:“哪那么容易。粤盐行销省份有限,通也不便当,即便是比淮北盐好,也未必能有淮北盐出名。再说做盐这一行,总归还是看关系说话,粤盐商
的权柄比起淮盐商
差太多了。够体面的盐商,谁在京里没有几个靠山。就像这盐商宋国富,他的关系是武清伯府,武清伯讨来的盐引,听说全寄放在他那,由他负责经营,李国老只负责到年收银子,除了他还有嘉善公主驸马许从城,也是宋国富的靠山。有这样的靠山在,盐引啊,行盐啊,谁又真管得住他了。”
张舜卿在范进耳边轻声道:“宋国富这个,我也是知道的。我大父也把盐引放到他那里吃利息。他这
很会做
,一方面
送绰号活财,富可敌国,另一方面却懂得向
借钱做生意。朝中许多大臣都是他的债主,我大父就放了几千两银子的债给他,每年的子息钱与本金相去无几。有这许多债主在,他的生意自然就好做,支盐方便,更没
敢催他的课。”
“这……”范进笑了笑,“我倒是不知道这一点,这生意么,心眼灵活是基本素质,他
脑如此聪明,活该发财。”
张舜卿笑道:“范郎不必多心,其实大父的一些作为,父亲也不怎么支持。只是父子纲常,父亲也不好说什么,只好由他去。再说这盐总得有商贾来贩,不是宋国富就是别。当年安氏为盐商之冠,现在便换成了宋氏,一如朝中大员一样,
可以变,但那个位子上总是要有
。”
范进道:“宋国富是徽州盐商的马,每到支盐的时候,便是运司也要看他脸色。这
能赚钱能借钱也会花钱,就拿纳妾来说,每年必纳四妾,与四季更替契合。大多是一时新鲜,买到家里宠幸一两次就不在理睬。去年的时候就放出话来,说是今年要纳个富贵威武四房姬妾,倒也是会享受的。”
张舜卿哼了一声,“不曾想此如此胡作非为,小妹看来,他如此纵
声色,财富必不长久。再说富贵威武……富便是找商
家
子,武的话,便是如薛五一般习过武功的
子。威么……多半是找个河东狮来,就是这贵,简直可笑,都已经做
妾侍了,还有何贵字可言?多半就是他自己想出来的噱
,好来标榜身价。商
粗鄙无知,纯粹闹笑话。”
范进道:“是啊,我也琢磨着这个贵字不可解,实在想不出,他能找到怎样的贵妾。”
“就算找到也没用。他纳那么多姬妾,早晚要吃大亏。到时候哪个耐不住寂寞,私下去找男子相通,不还是他自己倒霉?所以我说,便只有一个娘子,才是最好。今天富贵威武,明
文武状元,若是家里夫
发作起来,一准让他去跪算盘。”
两说笑几句,张舜卿叹
气道:“父亲每每为国用不足殚
竭虑,劳心劳。可是这些盐商却能安享富贵,享乐无度,两下比较做首辅反倒不如做商
来的舒坦了。”
范进道:“自古来盐铁都是朝廷命脉所在,其实像这盐本是朝廷的财赋根基所在,当废开中改纲引,亦有其原因所在,不能叫错。不过当下看来,也是该到了变一变的时候。盐商
富朝廷
穷,百姓食而不知味,像广西就被称为淡食之省,就是盐价太高大家吃不起。老百姓嫌盐贵要骂朝廷,可朝廷实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