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范进的修、齐、治、平(下)(1/3)
“做生意?”张居正看着范进,眼颇有些玩味,“退思,说实话,你让老夫有些失望。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这个建议如果是其他提出来,老夫会觉得恨满意,但是对你来说,这个方法太泛泛了,与你的雄心壮志和往
的表现大为不和。自月港开海以来,朝廷与外藩的贸易并不少,但是收益却十分有限。月港每年岁
不过两万两,就靠这么点小钱,能济什么事?”
“月港两万两,是因为太监在管。大的收
进了太监的
袋,所以朝廷的收
便少了。其次,便是征税的法子有问题。月港不是良港,夷船不易停泊,之所以选在月港开海,是因为其地在闽省,便于漳、泉两州百姓领取船引,出海便当。倭寇之中多有闽
,开海的目的就是给闽
一条活路,不让他们铤而走险,是以开海不为牟利,只为安民,这样的港
,确实所得也有限,朝廷的收
就只有船引钱,以及出海货物税款。这里面的收
不大,真正的大
控制不住。依小侄之见,要想开财源,就要多开港
。不但要把货卖到夷处,更要把夷商请到大明来。不要把夷
当贼来打,而是要当朋友
。正德年间,我大明水师就曾打
佛郎机舰队于海上,但是两下并未因此成为生死之敌,反倒是将壕境租与夷
居住,年得款两万零六百两。昔
壕境本为不毛之地,岁无所出,租赁与夷
便成广东地方一处重要税源,一进一出,利害不言自明。”
范进又道:“其实我们广东都知道,夷货是禁不住得。朝廷嘴
上说要禁止番货,实际广州城里就从没少过番货卖。小侄上京时送的礼物,就有不少是南洋夷货。可见这东西拦不住,与其硬坐恶
,不如因势利导,就让番货光明正大进来。以我之有,尽遂夷
之需,两下商贾互通有无,朝廷以官方督办,按值抽分。这里面自然要有太监监督,但是也要设文官作为掣肘,以免好处都落到太监的
袋里,更放着他们盘剥商贾夷
,坏了通商大计。以沿海丝、茶、瓷器等物,易夷
之银,这样的开源远好于收税。官府不把眼睛盯在百姓的钱袋上,愿意让国内有钱
越多越好,才是
间好世界。”
“我先不说开海有多难,只说你说的利,此利利在商,于官何益?相反,夷可以自由往来,我大明海疆虚实尽收其眼下,他
若兴兵来犯,我大明机密尽为
所知,又如何抗敌?”
“世伯。夷使进京一样要沿途周转,我大明还有什么虚实是他们看不见的,又何必怕多几个商贾?再说,我国的商贾出海,对方一样可以询问。只要开的价码合适,商贾们一样不会为大明保守机密。是以机密之事没什么可考虑,该泄露的总会泄露,能保住的总能保住,不在于他来或是我去。嘉靖二年,宁波争贡事发,朝廷曾严肃海禁,海上片帆不见,倭寇之患却比未禁海时猖獗百倍。直到先帝时月港开海,倭患为之大减,如今已成癣疥之患,不足为虑。可见备敌如治水,不在于堵,而在于疏。只要朝廷有足够的钱粮可养大兵,百姓腰包丰厚,不去铤而走险,纵然有兴师来犯,也必然全军覆没,难逃公道。以我泱泱大国,何惧番邦诸夷?”
范进顿了顿,又道:“再者,这次小侄也见了几个夷,了解过海上局势。夷
眼下在大明总归是少数。只要没有本地
帮衬,他们闹不起什么风波来。而百姓们若是有衣有食,不至于饿死,谁又愿意为夷
效力?再者当
倭寇风
最盛时,海上以汪五峰为首。只要招募五峰,则海疆可定。只是王本固之流坏事,将一桩好好的招安变成了一场祸事,让倭寇之
又多了几十年。如果我们可以招安海上一路巨匪,令其拱手来降,每年向朝廷缴纳大笔税金约束海上诸盗,则国库可以充盈,海防也可安稳。”
张居正看着范进,“你是说,如今海上又出了一个五峰?”
“五峰因势而成,不可能再出第二个。如今海上再不可能有那种海王,无非是几只像样的螃蟹罢了。这次所谓的暹罗使,实际便是大员岛主门下。那一路马颇有些气力,又有心来投朝廷,小侄认为可以考虑……”
张居正脸色一寒,“住!你可知通倭是什么罪名?”
范进心道:通倭是罪名,捅倭又不知是什么罪名。这倭寇领被我捅的都快生孩子了,这又怎么算?但是嘴里说道:
“世伯明鉴,小侄天大胆子也不敢通倭。这大员岛主乃是大明子民,无论如何也不是倭寇,海上之,亦商亦盗,本就是常态。此
于大员聚众数千
,已成一方豪强,且与夷
有所结,颇有几分气力。最难得者,此
于国朝赤胆忠心,
愿接受招安,为大明镇守一方。只要个名分,就愿意为大明镇守国土。大员虽为大明版图,然澎湖巡检司名存实亡,大员亦缺少衙门约束,岛上土
猖獗,有大肚番自立为王,不奉王化。似此等不毛之地,以大兵相攻,兵费开支庞大,得不偿失。如任其自生自灭,则此地朝廷就难以
涉。像这样的豪强,正好是朝廷藩屏。当年郑和封施氏于旧港,百年之后,物是
非,施氏灰飞烟灭,于大明既无益也无损。如今大员距离远比旧港为近,朝廷如果支持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