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章 一品相公(1/2)

其实对于临安朝堂而言,一位地方从五品的知州身死根本无足重轻,虽然柳州徐家是士族世家,但百余年来徐家益凋敝。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顺宗朝时出过一位兵部侍郎。

如今朝内显赫物仅有一位老,在算半个清水衙门的大理寺累官至大理寺卿,高升无望,极可能在一年半载内致仕。

朝外,尚有西军都统制徐继祖,算是实权物,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但因金鱼山溃败流寇的旧事,如今枢密院狄相公对这位西军都统制多有不屑。

其余徐家子弟,大多在各部门或者地方出仕,皆无出彩之

徐继业的死,原本无究。

之所以还是能引起朝堂喧哗,只不过北镇抚司掺和到了其中——牵扯到北镇抚司便可能涉及异,大凉朝野谁不知道帝陛下对异的态度。

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

所以别看北镇抚司都指挥使赵信只是正三品,在朝堂上可敢硬撼尚书省相公,枢密院狄相公看着他也得礼遇三分。

况且三年前已有旧例。

江陵府一位知州窝藏异常遇春,被北镇抚司朱七所杀,那位有着“大凉青花”之称的知州还是当朝相公的得意门生,事后陛下也没惩办朱七,只是用个一品文散官安抚了那位相公。

不过这一次徐继业之死,还伴随着扇面村被屠村一事。

自中兴之主孝宗大刀阔斧抛弃“文共治天下”的祖策后大凉文武并盛,但大凉读书并没有丢掉气节,那句出自先贤范文正之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依然是大凉文臣的初心。

北镇抚司竟然屠村三百余,着实骇听闻。

第二大朝会时,先是有当朝尚书右仆宁缺出列参了一本,并顺便就此事弹劾北镇抚司都指挥使赵信,其后参知政事谢韵等一堆显赫文臣附议。

“大凉青花”那位恩师,当朝左相却罕见的沉默。

帝陛下面无表,说了句再议,将此事暂时搁置,虽然一众文臣不满,但也知道这是帝陛下极大的让步。

当年朱七杀大凉青花一事,有参奏弹劾,直接被帝陛下一句“难道卿等为朕诛异乎”给怼了回去。

散朝之后,各回衙门公事房。

大凉官还是比较惬意,三天一次大朝会,文武百官四更便要出发,过丽正门后,在偏殿等候,待时辰到了再去崇政殿,有事议政无事退朝。

实际上大朝会上重要的国家大事,早在小朝会时,便由陛下和几位相公、三省六部的中枢物在垂拱殿议定。

要不然崇政殿里上百为事吵吵闹闹和菜市场无异,成何体统。

所以大朝会一般不会拖过巳时,大多在辰时便结束,之后各回衙门公事房,府邸距离衙门近的,回家吃过午饭继续点卯应班,下午申时末便可回家,之后便是奢华糜烂的夜生活。

大朝会后,尚书省相公的公事房里气氛有些安静。

大宋左相,尚书左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师王琨气定闲的坐在那里,面前摆放了棋盘,一个执黑白子对弈,无敢来打扰这位大凉第一相公。

王琨四十有三,以不惑之年的资历成为大凉第一相公,其仕途轨迹在天下皆被津津乐道,可谓一段传。

顺宗朝时,十八岁尚未及冠的王琨科举中第,一甲状元,出任建康府一八品县令,两年而返临安,担任从七品的崇政殿说书一职,又两年,越阶而任职从六品的起居舍,之后便是正六品的集英殿修撰、从五品的秘书少监、四品的秘书监。

顺宗驾崩那年,已是三品左散骑常侍。

帝登基,王琨一年之内历任从二品的御史大夫、正二品的参知政事,永安二年,谢琅那位老丈,出身清河的崔氏相公从左相退下来提举霄宫,王琨取而代之,宰执大凉。

那一年王琨才三十四岁。

仅仅十六年时间,起于寒门的王琨便从八品县令到了一品相公,其仕途之传,羡煞无数士子,成为大凉读书的偶像。

这十年来,右相、副相参知政事换了一茬又一茬,王琨的左相之位稳如泰山。

王琨出身寒门,或是早些年家境贫寒的缘故,身材矮小,纵然过了二十来年锦衣玉食的富贵生活,依然削瘦如故。

王琨相貌普通,甚至还不如一般读书,若是着便服走在街上,只会以为是位寻常家的惧内男子,看似畜无害,实则临安朝野谁不在背后称呼其为铁血相公,由永安四年的“清词案”可见一斑。

“清词案”使得当朝礼部尚书一家三十八,外加三族共计五百六十四,其中被问斩四百九十六,剩下的男发配边疆充军,军营充当营

孺老幼无一幸免。

朝野无不知,这件事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