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章 虎贲之殇(2/3)

可知。

只是有一点大家很明确:王越败了。

这个程度的激战,败则意味着一种结局,死亡。

当尘埃散去时,李汝鱼已经满脸苍白的长剑拄地半跪,手脚轻微颤抖,唇角沁出触目惊心的鲜血,身影摇摇欲坠,似连跪都跪不稳。

王越却很安稳的站在那里。

看起来似乎是王越胜了,但石庙镇的高手都知道,败的是王越。

王越态落寞。

曾经的辽东,有个出身平民的少年,自小读书,最喜那沙场气回肠的壮烈故事,又最崇拜那釜沉舟的西楚霸王,立志有一天,不说做一个西楚霸王那般的盖世英雄,也得做一个像韩信彭越那种兵道无双的沙场将。

少年看书,夜以继的看书。

为此让本就贫寒的家境雪上加霜,万幸的是,少年有一个好父亲。

少年的父亲其实很普通,在汉末随便哪个州都能抓出一大把这样的普通男,年年岁岁的辛苦工作,却依然无法饱暖妻儿。

但儿子看书,他却用尽全力去支持。

哪怕是儿子为了买一本兵书,让全家三不曾进得一粒米也在所不惜。

但是少年让他父亲失望了。

他没有兵道天赋!

无论他看再多的兵书,那些谋略在他脑海里,依然是一盘散沙的死字,更没有什么灵犀突来的见解,而少年也知道,自己出身贫寒,在大汉末这个只讲出身不论实力的世中,想要成为千军万马的统率是何其困难。

只有一种方法:起军伍。

对兵道没有天赋,亦不算绝境,少年对楚汉之争那段历史极为熟稔,楚汉的猛将之中,有韩信、英布、彭越这等兵道无双之,亦有樊哙等勇夫之流。

当武夫拥有绝对的战力后,亦可沙场驰骋快意兵锋。

少年于是学武。

然而没有名师指点,少年知道仅靠自学,绝对无法完成心中的夙愿,于是少年背井离乡寻良师,风餐雨宿颠沛流离之中,少年拜访了无数名师。

无一愿收其为徒。

天无绝之路,就在少年几乎要放弃梦想,准备回老家的时候,遇见了一位老,一位很普通的老,和那位老一起结伴同行了半个月。

也许是少年初心打动了老

在分别之时,那位老为少年指出了明灯:去并州找李彦。

其后,少年和老分道扬镳。

少年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并州,找到李彦,而李彦也在等少年,当少年达到李府后,李彦带少年去见了一个,一个誉满天下的

那个是李彦的结义兄弟。

那个就是为少年指点明灯的老,那个老姓童,叫童渊!

适时的童渊,有关门弟子两,皆在天下闯出了赫赫威名,一是北地枪王张绣,一是西川名将张任!

少年跟着童渊学武,童渊却只教少年学剑。

少年学成归去时,有个喜欢穿白衣来自常山的赵姓年轻登门求艺,师父童渊便教导这位赵姓年轻学枪。

银枪。

少年并不知道,和自己一起跟随童渊学枪的白衣年轻会在今后的天下引起何等的风波。

仗剑回到故土,却早已沧海桑田物是非。

双亲为了生活所迫,已到边疆谋生,于是少年一路仗剑北上,抵达边疆时惊闻噩耗,双亲在一次羌族来犯之时,皆死在战火之中。

一路闯出了侠义名声的王越痛失双亲,又看见无数边民受羌族之的痛楚,怒而拔剑。

贺兰山!

那一年,少年十八岁。

十八岁的少年,心中有初心——驰骋沙场。但贺兰山的少年,却更多的是侠义之心,是一位真正的莽豪雄。

报仇,亦为了保边民安宁,只身一骑一剑,便过贺兰山而独骑荒原,为者所不敢为。

少年一一剑,一剑灭长空,杀千里,独骑全身而出,无能挡其锋芒。

何其雄壮。

少年最终独取羌首领颅,为逝者报仇。

在一剑挑杀羌族首领后,少年提着首级杀出千里,剑挑胡虏血撒剑锋,更是当着万千羌族战士豪迈大笑:吾辈杀,只为护我族民,捍我大汉血,莫欺我中原无,莫辱吾华夏族民!

仗义每多屠狗辈,莽更多血

那一刻的少年,是真正的剑道巨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皆在勇义二字。

博得辽东大侠的大好名声的少年,成了汉末最为著名的剑客,其声势之隆,已不输其师童渊。

那一年,少年十八岁。

少年姓王,名越。

然而讽刺的是,童渊只传了王越步战之术,并无骑战之力,王越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