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朱子!(1/2)

李君羡站在门,匆匆的扫了一眼,在这些“学生”之中,赫然还发现了不少文道重臣,然而在这里,他们却没有丝毫朝堂重臣的架子,全部的读着面前的一部部经书。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这是……老太师!”

就在群的最前列,看到一名跪坐在地的素袍老者,李君羡色一惊,陡的认了出来。

那跪坐在堂中,和其他老儒、大儒看起来没有什么区别的老者,不是别,赫然正是大唐的老太师詹仲谧。一位在大唐德高望重,名满天下,连圣皇都敬重无比的老太师,居然像一个学生一样跪坐在那里研读经藉学问。

如果传出去,恐怕要轰动天下。

而且老太师已经是接近八十岁的高龄,能够够资格做他的老师,让他执弟子之礼的,恐怕没有几个

不过,李君羡却知道,堂上的那个,恰恰正是那个够资格教导老太师的。因为他是整个天下的儒家领袖。更是自春秋战国,及东汉之后,唯一一个能以“子”自居的存在。

朱子!

一个被天下群儒供奉,尊敬的万儒之师!

一个被高宗皇帝追奉,千方百计想要迎宫内,但却被拒绝,不得已,替他建造宫殿,想要留在这里,留在京师,留在自己身边的“儒家领袖”!

一个活了一百二十多岁,曾经对四书五经,包括大成至圣孔子的《论语》进行过注释,并且流传天下,成为今天下儒生校对,研读,奉为金科玉律的大学问家。“四书五经”,特别是《论语》,这是儒家的圣典。

是春秋圣们所注的经藉!

这种经藉不是任何想注释就能注释的,学问不够,贸然注释,流传出去,恐怕会被万夫所指。到时候,天下虽大,也没有容身之地。能给《论语》注释,学问之,道德之隆,地位之高,就可想而知。

他生于大唐高祖皇帝时代,八岁就曾蒙高祖召宫中,与高祖奏对。

后来,又曾与太宗皇帝问对,并曾蒙太祖相邀,以宰相之位相邀,却被婉拒,称奉为大唐活着的圣

他虽然不曾主朝堂,但门下的弟子,担过宰相、太师、太傅的却不在少数。可以说,当朝的文臣、重臣,天下的名儒、大儒,几乎全是出自他的名下!

这就是“朱子”!

这也是李君羡这次要面见的主要物。

随着这些大儒、老儒、名儒的目光,李君羡抬眼望去,只见学堂的上方,一名身形削瘦,发须皆白的老者宽袍大袖,高冠博带,端坐上方,正在讲授经学,他的面容古板,色严肃,手中拿着一杆墨色戒尺,看起来威严无比。

老者年纪早已超过了耄耋,台下的老儒们虽然年岁已,看着两鬓斑白,皱纹,但在老者的面前,立即变得如同年轻一样。

而且,尽管不会武功,但是老者身上的气息却是高山仰止,厚重的如同一座座的山峦,那种的学问气息无穷无尽,足以令全天下任何的学问家和大儒为之敬畏。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孔曰求仁,孟曰取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仁义是大成至圣和亚圣孟子的思想之本,也是我们儒家学说的本源,钻研透了这两个字的意,也就悟透了儒家千百本经书的髓。”

一阵阵经纶的声音从上方飘下,老者的声音平静柔和,有一种抚慰心的力量,每一个字都仿佛说到了心的处,令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而台下的每一个大儒,名儒,包括老太师,都恭恭敬敬的听着,仔细的揣摩,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堂是学问之地,也是圣之地,李君羡站在门,不敢造次,就在那里默默地等待着。

不知道过了多久,随着叮的一声古老、悠扬的钟磬之声,随着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衣袍舞动,课堂结束,学堂中一名名大儒,老儒,鸿儒终于站起身来,一个个井然有序的离开。同一时间,一个声音从耳边响起:

“朱子年事已高,不要耽搁太久!”

就在离开的时候,老太师脚下一停,看了李君羡一眼。李君羡微愕,但随即点了点

“明白!”

老太师没有多说,和李君羡擦身而过,很快走了。没有引起任何的注意。而也就在此时,李君羡耳中才听见一阵熟悉的声音。

“君羡,进来吧!”

那声音醇厚而悠长,带着一心的力量,让感觉还没开,心中的秘密就已经被悉的净净。

李君羡吸了一气,心一敛,整了整衣袍,不敢怠慢,恭恭敬敬的走了进去。

就在距离朱子还有数步的地方,李君羡停了下来,然后弯下腰来,毕恭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