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一日三报(2/3)
,马下踏过多少英豪,岂会惧一十七岁少年乎?
曹
心中思绪百转,一个优秀的战略家总是能从一件事中发现更多的东西,曹
就是这种
。
想到这些,曹
看到还在跪着的曹丕,心中叹了
气,亲自扶起他重新
座。
只是心中不禁想到,若是孙翊是其儿子该多好。
他曹
一世
杰,自问论功业,论韬略,皆超过孙坚,但却没孙坚会生儿子。
孙坚有两个令其羡慕的佳子。
芝兰玉树,错生孙亭,何其憾也。
曹
扶起曹丕后正要
座,却发现那个信使还在帐中跪着,问道,“汝还有何事未报?”
可别跟我说,三郎连山越也平定了,说了你会小命不保的。
信使怀中的确还有一封书信,未呈报给曹
。
他刚进来时就见帐中气愤沉闷,如今又见曹
看完军报后,眉
锁,他一个泥泞之
,早就心中惧怕了。
怕这封怀中的书信再呈递上去,曹
会大怒,那样他小命会不保。
但是又不敢隐瞒不报,因此在这纠结着。
如今见曹
主动问起,信使心下一横,从怀中又取出一封文书来。
曹
眼角一抽,没想到还真的有。
但他还是接过了文书,看了起来。
这封文书不是想象中的江东军报,而是吴侯孙翊写给曹
的一封信。
孙翊命
送到刘馥处,刘馥收到后,就和军报放在一起送来了。
曹
有点诧异,孙翊怎么会突然写信给其,好奇之下,他展开书信看了起来:
“曹公在上,叔弼问安:
亡父昔从长沙
讨董卓,与明公虽未相会,但同结盟好。翊感惟先
旧谊,又闻明公威名,欲凭自结。
然近
翊讨灭李术凶恶,从其房中得曹公与其二三信笺。
本不欲观之,但李术狡诈,吾恐曹公赤诚之心为其所欺,故失礼而查之,望明公不以为怪,垂察吾诚。
观查信笺而知,明公与信李术竟已逾一年,翊实惶恐。
孙曹两家,早有先辈之盟,今有联姻之谊。明公若慕江南风光,可直致信于吴县也,何须问及外
李术乎?
若明公厌豫州区宇而羡江南山水,何不卸甲解胄,来吴县居?
翊思中原风光,足下与翊可相与易也。
再者江南国弱,明公若来,翊无余物可以赠,今有竹筏数艘及药赠之。
彼来道远,马力不足,可乘竹筏。
或不服水土,药可自疗也。
明公尊驾莅临之
,翊设十万旌旗相迎。
唯恐长江漫漫,君勿迷途也。”
曹
看完孙翊写给他的书信,愣了好一会儿,然后捂着肚子大笑了起来,
边笑边对帐中群臣笑道,“竟不知三郎为此等妙
呀。”
曹
觉得孙翊这封信中的内容真是有趣至极。
能将自己暗中联络李术说的如此清丽脱俗,又在信中最后表露江东实力震慑自己。
整封信礼节虽全却不卑,诚意满满却软硬兼施,而又趣味十足,令
生不起厌意。
能写成这样一封信得
,除了腹有韬略之外,那个
还要有个有趣的灵魂。
曹
突然有点想见见这个子侄辈了。
曹
好久才止住笑声,两叹道,
“若早知三郎为
,吾当
命孙策送孙权、三郎
质一事就不应不了了之。”
“若早知三郎有此趣处,当
吾以曹氏
配孙家郎一事,三郎何能逃之乎?”
“如此佳儿,适当为婿呀。”
当初孙策新并江东,曹
采取安抚策略,以曹洪的
儿许配给孙策幼弟孙匡。
如今按照曹
的意思,若早知孙翊是这样的
,当初他会直接将自己的
儿许配给他。
众将无不惊讶。
明公如此看重孙翊吗?
曹
对曹丕说道,“子桓,你当即替吾拟一封文书,报送文若。当初孙翊遣使让朝廷允许其袭爵,吾将此事按下了,为的是以观后事。
如今后事已经看到了,孙翊之势已成,已不可抑也。吾现在还是应该专力北方,既然如此,吾就顺水推舟,允其袭爵,暂且安抚之。”
曹
停顿了下,又补充道,“除了允许孙翊袭吴侯爵位,朝廷还要加封其为昭武将军,并且孙策先前担任的会稽太守一职也由孙翊袭任吧,以示朝廷恩德。”
曹丕及帐内诸将都颇为惊讶,昭武将军虽为杂号将军,不如重号将军贵重,但毕竟是将军封号,不是一般
能获得的,况且孙翊今年才十七岁。
曹
此举,就等于宣告,朝廷同意孙翊为江东新主了。
从此孙翊就是名实兼备的江东之主!
曹丕虽惊,但还是很快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