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凤雏庞统(2/3)
,又可佐宰一郡,为同辈翘楚,庞德公不理解庞统为何拒绝。
庞德公虽自身不慕名利,不贪权势,只想醉心山水之间,但这是他个
的选择,对于晚辈的前途他还是十分看重的。
否则也不会让庞统行二千里去寻司马徽养名了。
面对庞德公的问询,庞统嘴角一撇,对庞德公说道,
“叔父知
,应当知道蔡府君是何等
。”
“其为
骄横自喜,好大喜功。此次他辟用仆为功曹,乃是重仆及叔父之名,并非是真正看重我的才华。”
“召我为其功曹,实为蔡德珪沽名钓誉,意图以我之声望来养其礼贤的德名,余应召担任功曹之后,其不会真的信用于我。
既然如此,余又何必遂其心愿而自误呢?成其名而自辱呢?”
说完后,庞统似乎还觉得有些气愤,因此重重的抖了一下鱼竿。
庞统
好
伦,臧否
物是其除谋略外的另一所长,蔡瑁又非什么老谋
算之辈,他的
格为
庞统早就看透了。
正因为看透,庞统才觉得有些气愤,他又言道,“蔡德珪无德无谋无志,此三无之
怎配让吾为其功曹。”
庞德公听后严肃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别
常言卧龙外朗,凤雏内润。
意为诸葛孔明虽躬耕田家,但家中往来无白丁,赞贬时事,好发议论,在旁
眼前言语间颇为自许,自喻先贤。
而凤雏虽四处游历,求学甚广,但在旁
那里喜怒不形于色,不轻论当世诸事,每所陈述他
,多过其才,以此来自谦。
如今看来庞统心中不如他表现的那般自谦。
是了,庞统既与诸葛亮齐名,同为当世高才,心中又怎么会没有傲气呢?
一旁的司马徽也难得见庞统有如此“自傲”的时刻,他笑道,“士元拒蔡德珪之召,原因恐怕不仅只有这个吧。”
庞德公好奇,难道这事还别有内
?
庞统也不隐瞒,坦言说道,“前几
公瑾正好来信与我,信中说道当今吴侯神武非凡,实乃当世雄主,邀我去往江东一叙,到时候他可为我引荐之。”
庞德公与司马徽瞬间明了。
公瑾者,乃当今江东重臣周瑜,而当今吴侯指的就是孙翊了。
庞统年少时曾游学到庐江地区,与当时庐江当地的青年才俊周瑜志趣相投,引为好友。
今年四月孙策遇刺孙翊继位一事早就传遍了荆襄九郡,而发生不久的孙翊半月下庐江一事,也在近来传到了襄阳,引起了襄阳士
的热议。
其中赞誉孙翊少年英主者颇多。
现在看来庞统对孙翊的所作所为也是以看好居多。
不然的话,周瑜先前也邀请过庞统为孙策效力,庞统却以家中老
尚在需要奉养拒绝了。
而庞统所言家中老
,就是庞德公了。庞德公当时还笑问司马徽,士元何曾奉养过他。
与之前表现不同的是,如今周瑜再写信邀请庞统一起为孙翊效力,庞统颇为意动,甚至因此拒绝了蔡瑁的征召。
想到此,庞德公有些好奇庞统如今对孙翊的看法,便问道,“士元观之江东吴侯何许
?”
庞统有些平淡的眼睛中突然闪过一抹睿智,他一字一句地说道,“
虏为战雄,讨逆为英雄,而吴侯者,枭雄也。”
德公复问,“何差之有?”
庞统答道,“战雄得时,英雄得
,枭雄得势。”
德公再问,“士元为何独钟意于枭雄?”
这下庞统没有马上回答,而是想了想,自己也不确定得小声说道,“可能是因为辅佐枭雄,没有那么累吧。”
庞德公听后抚须大笑,“凤雏得其主也。可去矣,可去矣。”
庞统赧然。
只是司马徽还有些担忧,对庞统言道,“如今吴侯手下文有张昭,武有周瑜,另兼俊杰良才无数,士元此去,若不得重用该如何。”
司马徽说的正是庞统投奔孙翊后要面对的最大问题。
司马徽与庞德公两
都没有问庞统是否会去江东,三个都是聪明
,从庞统拒绝蔡瑁一事就可以看出,庞统会去江东,他会给孙翊一个机会。
只是去了江东之后……
庞统听后,脸上浮现赞许之色,钦佩的说道,“江东群英中,公瑾雅量高致,筹策迈伦,乃万
之英。子布奕奕琼范,有不屈之志,乃天下良辅。”
“论统兵十万,与
争锋于战阵之间吾不如公瑾。论绥抚士民,富国于数年之内吾不如子布。”
“然。”
说到此,庞统钦佩的脸上浮现了一丝傲色,他语调微高地说道,“论帝王之秘策,揽王霸之要最,吾于这二君相比,似有一
之长。”
“若是那吴侯不用,弃之即可,何忧之有?”
司马徽与庞德公相视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