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周瑜、庞统、诸葛亮(二)(2/3)
是荆襄凤雏庞士元现居吴县,有意投效江东。
君侯昨
特地回信一封,信中写道:将归,善待士元。
这说明君侯对汝是十分看重的,希望到时候汝的平淮策不要让君侯失望呦。”
其实周瑜还有一点没说,在信中周瑜特地写道,“庞士元之才经天纬地,愚以为,君侯若信用之,当以校尉、长史等心腹之任留之,始可展其骥足耳。”
周瑜特地写了这些,是怕孙翊轻视贤才。
孙翊继位以来,什么都好,就是没展露过识
的本领。
鉴于此,周瑜特地点明庞统的才
,孙翊还是十分信重自己的,想来自己的称许会让其重视起来。
周瑜既想孙翊得获大才,也想好友能得孙翊信重,从此能一展才华,一飞冲天。
他的苦心不足为外
道也。
周瑜说完后看着庞统的神色,见其神色平淡,倏尔说道,“士元,希望你我
后能同殿为臣。”说完后,周瑜就踏步走出了厅外。
周瑜一走,庞统平淡的脸色不再,他的脸上慢慢浮现了些许不满之色。
因为周瑜把他案上的糕点拿走了!
对于周瑜来说,他夫
小桥所做的糕点他都没吃多少,都快被庞统吃完了,当然要拿走。
而对于庞统来说,他心中表示叹息,
端是小气的周郎。
在周瑜走后,庞统手捏着仅剩的一块糕点,心中思索着一句话,
吴侯快回来了。
想着想着他就笑了出来。
此时的他是想投效孙翊,只是还差了临门一脚,让他真正下定决心。
毫无疑问,孙翊继位以来表现的很出色,但是他目前体现的只是王霸之略。
而庞统想投效的是一个有帝王之略的
,这一点,孙翊目前还没有表现出来过。
这一点,他兄长孙策欠缺,所以他不投。
但孙翊初登大位仅仅四个多月而已,他目前没表现出来,不能代表他欠缺,只是没有这个时机让他展现。
孙翊前期体现的王霸之略是庞统他想投效孙翊的诱因。
但庞统是个择主慎重的
,庞统这辈子只会真正投效一个主
。一旦他真的决定投效了,那就如他自己说的那般,虽九死而不悔,一生誓死追随之。
庞统在吴县这半个多月以来,如旁观者一般看着吴县因为孙翊的毗陵一战沸腾开来。
如旁观者一般看着吴县的众臣极力请战淮南。
如旁观者一般看着无数的请战文书飞往孙翊的车驾。
面对这种种,庞统觉得老天都在帮他。
本来他是打算见到孙翊后,亲自观察一下这个少年英主。可是如今整个江东请战淮南之议如此热烈,这无疑是帮了他的大忙。
观察孙翊的最好时机已经到了。
在进取淮南之议沸沸扬扬的时候,在众臣几乎都支持他进取淮南时,在有先兄遗志这个名义大前提的鼓励下,
自己再递上平淮策,这位少年英主会做如何抉择呢?
孙翊的抉择也决定着庞统的去留。
庞统表示很期待。
希望自己的第一次主动,不会让自己失望吧。
随后庞统突然想起了一件往事,就在今年年初,孙策表露出有进取中原之意后,司马徽和庞德公就对这件事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
在他们两的安排之下,凤雏庞统与卧龙诸葛亮分别对孙策此举进行了评价。
除此之外,庞德公还考教两
,让两
分别作一平淮策,而后由庞德公与司马徽评出个高低。
庞德公是庞统的贵
,也是他的众父,而庞德公德高望重,诸葛亮一直很尊重敬仰他,因此对庞德公的提议两
都没什么异议。
或许当时两
也抱着一较高低的意思。
结果两
在纸上分别写下自己心中的平淮策后,庞德公和司马徽看完后皆是抚掌大笑。
庞统和诸葛亮齐齐不解,在庞德公的展示之下,庞统和诸葛亮两
这才知道,这两位大贤的大笑原因。
原来庞统与诸葛亮的平淮策虽然遣词造句、策中语气不同,但策中的主要方法和思想竟是一般无二!
而在庞德公与司马徽两
看来,就这两
颇为雷同的平淮策,的确是孙氏平定淮泗地区的上佳策略。
也就是在那时,庞德公说出了他那句为荆襄士
至今还感慨不已的一句话,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矣。”
现在想来这件事,庞统还记忆犹新。
同时他也想起了那个让他印象
刻的年轻
。
怎么说呢,那是个很奇怪的
。
他能在地里挥动锄
耕种的时候,跟你谈论曹袁二雄争霸的事,最后得出曹
胜率更大这种违背常理的理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