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到家了(5000字)(2/3)

这个毒瘤的时刻威胁,江东完全可以抽调出更多的兵力出来。

四个月以来,江东的整体实力不降反升,孙翊又表现出了足以让江东群臣自傲的武略,令他们心神振奋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这一切都是江东内部局势的变化。

而从外部局势来说,天下间最引关注的曹与袁绍的对决也发生了大的变化。

不同于四个月前曹主力还未北上,也不同于刚开始时曹连斩袁绍颜良、文丑两员大将,进而击溃了袁绍的先锋部队,大大挫伤了袁军的锐气。

如今在官渡的局势是,随着袁军的主力渐渐汇聚到官渡,袁绍亲自在官渡督战后,曹的大军被袁绍的大军按在官渡猛打。

就在今月初,曹因为前两次的胜利起了主动出击的想法,两军刚一对阵,正面对决下,曹营猛将齐出,锐士兵齐出,结果被袁军打的不要不要的。

无奈之下只得退回官渡大营,凭营坚守。

虽然战报上只有短短的“合战不利”,但是能把曹打的守营不出的,能仅仅是不利两个字吗?

而且这还是曹严重挫伤袁军锐气的况下。

也是这个原因,曹才有主动出击的想法,但尽管是这样,曹军还是被袁军打成这样,如果没有一开始的挫伤袁军锐气呢?

不仅如此,近来中原兵马调动频繁,孙翊更是记得历史上这时候,就连那几乎是一片废墟的关中,钟繇都要派出两千匹军马前去给曹

还特地回信说,“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可见曹这时候被打成什么样了。

袁绍用他强大无匹的实力告诉了天下,虽然先前输了两阵,但他认真起来,依然可以把曹压制的死死的。

这就是占据河北之地,巅峰时期的袁绍,袁大将军。

打个简单的比方,现在孙翊、刘表、曹这三方势力加起来,整体的综合国力才能与袁绍匹敌。

占据河北之地的袁绍实在是优势太大了,现在天下的格局就是袁绍是无可置疑的天下第一霸主,还是一超多强那种。

后面都被打得写信给荀彧,表示想回许都冷静一下......

论谋略袁绍当然比不上曹,论手下才整体的质量,曹更是甩袁绍几条街。

但是没办法呀,袁绍综合国力比曹强太多,要是硬钢,曹肯定打不过袁绍。

当然了,在这种“国际”形势下,对曹来说当然不好受,但对江东来说就是绝好的时机了。

因为这四个月来,曹为了对付袁绍,把大部分的兵强将都调去了黄河防线。

这时候中原地区不能说没有啥能,但是防守力量肯定是最弱的时候,这种时机,比孙策当初所遇到的还要好。

正是因为有这种在江东众臣看来千载难逢的时机,他们才会纷纷上书奏请攻取淮南。

他们并非无智之,相反一个个权衡利弊,把握时机都不差。中原兵力空虚,这是众臣如此热烈的直接原因。

但在孙翊看来,他除非自己想死,才会在这时候跑去背刺曹

不谋全局者,不足于谋一域;不谋一世者,不足于谋一时。

这句话一直记在孙翊心中。

除了以上原因之外,此次群臣北进淮南之请如此热烈,几乎是全部有有脸的都上书了,还在于如今江东的政局中,是淮泗集团一家独大。

淮泗集团顾名思义就是,主要是淮泗士组成的一个政治集团。

而这个政治集团在孙策当政时期,是一家独大的。例如这时候,在江东能叫得上名的臣子,几乎都是淮泗士。

至于江东士族集团开始冒,那也是孙权掌权之后的事。这时候他们在先前孙策的清理之下还在瑟瑟发抖,基本没啥发言权。

重用淮泗集团是孙策早期的用策略,因为孙策认为相比于江东士,淮泗士更值得信任。

当初孙策重用淮泗士有一点考虑就是,淮泗士南下之后,是无根之萍。他们不同于江东士族在江东传承百年,在当地有着莫大的影响力。

跟随孙策南下的淮泗员在离开家乡后,因为没有地方根基,所以他们只能依靠孙策,从而大大加强了他们对孙策的忠诚度。

孙策不是不懂政治,只是他更喜欢打仗。

这个策略在早期有他的好处,但他的弊端在现在慢慢体现出来了。

为什么孙翊想着在平定内之后,就要好好梳理江东内政。因为这时候江东武力很强盛,但是在内政方面可以说是畸形。

一个势力当中,几乎是有且只有一个政治团体,这难道不够畸形吗?

就拿如今的这件事来说,之所以群臣群鼎沸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们都是淮泗士。

淮南那一带就是他们的故乡,他们虽然先前跟随孙策南下创业,但心中对于故乡的眷念是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