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天下之大(2/2)
海象皮的,简单,买一些边角料,送到武汉车个珠子戴手上也是可以的。
再上档次一点,海象牙也可以车个珠子。
总之,车珠子就对了。
“之,杜大郎那些个行当,没了你,应该不能成事吧。”
“儿国”中,一群老汉正趴着享受着按摩,老张则是坐着靠墙,几个技师正在给他揉捏肢体。
闭着眼睛正爽着的张德眼睛也没有睁开:“当年王万岁跟着王太史厮混了一阵,主要还是王万岁和王太史的徒子徒孙在忙活,我就是牵线搭桥。”
“有这好处,怎地不想着我们这些个长辈?”
“你们都是半只脚进棺材的,要那么多钱作甚?!”
“……”
“……”
“……”
哄笑了一阵,前来消遣的秦琼问道:“最近老夫也看了报纸,照报纸上所言,海东行两万里,亦有大陆。东海尽
,地理之貌,似乎是有类中国?”
“差不多吧。”
听到秦琼的声音,张德眼睛微张,“就是土著稀少,还要往南走一点。但也无甚意思,远不如南海。”
“太远了啊。”
“太远了。”
几个老家伙稍微思量一下,就知道这个距离上,想要直接统治,无疑是做梦。
但是,花个三五代经营……倒是非常值得。
三五代的移民,差不多就能建设成一个小国,跟扶桑地相比肯定大大不如,但类似现在的流求,却是够了。
要知道按照国朝标准,流求这么个海外领地,也算是“海外盛国”。
账面上,也有十数万丁,甭管组成结构是什么样的,但全岛能算作一个体系内的丁
,的的确确超过了十万。这不是“盛国”,什么是“盛国”?
只不过很可惜,因为扩大了“天下”的范围,相对应的,传统的“开疆拓土”功劳含金量,当真是每况愈下。
功劳的指标在不断转移,地方治理的权重比在不断增加,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
不是国朝一定要粗地选择某个指标,而是在大环境之下,总体只要还算稳定的话,选择一个最直观的指标,往往就能反应现实需要和长远期望。
贞观朝的当下,不管赚多少钱,又或者说开辟多少土地,增加多少财政收,其核心只有一个,有足够的劳动
在支撑。
这时候谈什么资金、政策,都是假的。
所有的资源中,劳动力资源,就是第一位,而且是不可或缺的第一位。
帝国的英在统治中央到地方的时候,严厉打击蓄
那是喊的震天响,那是因为要把世家大族手中的
婢“解放”出来,否则这些
窝在世家大族手中,有等于无,他们的存在,就是行动的尸体,还消耗了帝国土地产出来的粮食。
但同时,帝国的英又默许着
隶贸易。无他,庄园需要开辟,港
需要建设,道路需要修通。如果全靠征发民夫、雇佣劳工,哪有那么多的劳力?
像“广会”建设广州和
州的河
地区,主要消耗的,并非是本地的治下百姓,而是
工。
“天竺”“海角
”,成百上千地死,上万上万地往里面填。
以往一到雨季,就要损失惨重的广州,今年已经能够保证坡底不划,塘坝不溃坝,半数耕地能够顺利排涝。
这些水利设施,难不成是天上掉下来的?
中央到地方的英官僚,不会没有看到这一点,正因为有这样那样的建设需求,所以打击非法蓄
的
号要喊,
准清除的工作要做,但是,
隶贸易短期内,根本不会废除,反而会变本加厉,大搞特搞。
原因嘛,很简单。
“天下如此之大,老夫真想去看看啊。”
趴软垫上的几个老家伙们,有如此
地感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