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太上敕令(2/2)

大尊与宫中众多内卫。

此刻,但凡听到道音之道,皆是屏气凝,与国朝真一样,当听明王中念道天尊曰“吾有玉阙金文,秘于玄都上馆,下凡不闻,可以上消天灾,中证一身,下禳鬼祸,断绝统牵,长生久视,脱离长夜,超腾阳天,吾当为汝开释明通道矣。”之时,均是心大震,连忙收敛心,不敢错过一个字。

虽然只是一篇往生经,不是修行功法。

但道家除了要吐纳功法之外,还需习练众多经文,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明悟道理,这本身就对修行至关重要。

修行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自我调整和进化的过程。

将天地分阳,阳化五行,五行循环相生,天地便可长长久久。

修行中,便将体视作内天地,也在体中划分阳五行,参照天地运行规则,进行自我调整,以期能与天地同寿。

所谓吐纳功法,也不是凭空就有的。

而是先不甘寿元限制,观长寿,发现其呼吸与有异,便试着学习,这才有了吐纳。

所以,修行中,最重要的便是明悟道理,只有先发现长寿与吐纳有关,才能加以学习运用。

功法是前所创,尽管再完善的修行体系,也会因体各有不同,成就各不一样。

只有懂得道理越多,能够活学活用,方能减少歧途,一路顺畅。

古语有言,甲子苦修不如一朝顿悟。

越是修为高,就越能体会到道理之重要,甚至可以这么说,修得耳聪目明,也就是为了能够更清楚的去听清,去看清天地道理。

此刻墨白言,吾有一法,乃三尊亲传大道理,得之可中证一身,长生久视、明通道理,诸道又岂能不上心?

外间的一切动静,殿中的墨白充耳不闻,随着诵经,他心思越发透彻空灵,诵经本身也是一种修行,洗涤自身,明悟道理。

“有无动静,化生根源,阳混合,恍惚为门,为化本,气是生因,刚柔顺逆,内外浮沉,含英构,故乃化生……”

“阳胞胎,守固以,为化本,气是生因,为心本,心以意从,万寂灵,真气弥盈,千原成一,共守玉瑛,魄洪化,阳魂秉生,九变十合,金阙翚联,水为太一,形若含莲,化生大……”

“妙道玄微,能兔生死,不生妄想,不生思念,断除死户,能起生门……”

“太一通灵,五行气聚,四象齐生,百魔束伏,群妖缩形,鸾鹤天仙,来往腾升,形安静,浩渺开明,至道永固,三魂现灵,坎离泰,养就仙胎,证凡朝圣!”

墨白道音清朗,一共五千言,连贯而出。

待墨白念完,方才睁眼,整座灵堂周边,寂静无声。

墨白看向玉清和太清,两如梦初醒,同时睁眼看向墨白,只见此刻的墨白,眸中再无从前压迫,清静,平和。

墨白只朝着他们轻轻点示意,随即再次闭上眼睛,道音再次响起。

玉清和太清对视一眼,皆能看见对方眼中的惊色:“这真的只是一篇往生经咒而已?”

以二的见识,怎么会看不出,虽然这篇经文,通篇以往生为题,但其中数篇法,分明就直指道家修行。

便是他们这等修为,听此经,亦觉心撼动,伴随着墨白道音,他们只觉浑身修为,竟有自行运转周天之意,足可见此经对他们这等逍遥境,也助益颇

最让他们感觉复杂的是,他们能够辨识,经文连贯,明王并未做删减。

说实话,换做他们自己,绝对做不到,即便要念诵,也会简删改,将涉及大道修行的关键部分隐去。

明王这种气魄,他们不能不为之动容。

心中暗叹,看了一眼墨白后,收敛心境,闭上眼睛。

嘴角开始张合,与墨白一起念诵经文。

不多时,御书房内的真阁下声音亦是响起,在宫城回

很快,宫中各个角落,亦有宗师记住全文,加进来。

一连九遍,整片宫城处处道音,甚至宫城外都隐隐有闻。

直到最后一遍念完,诸道如梦初醒,色各有不同时。

忽然又只听灵堂处,墨白声震四野。

祥和道音突然化为雷啸罡音,令得所有,不得不抬眼望向灵堂。

而殿中玉清和太清,及众皇子,却只见墨白左手掐法,右手并指做剑,高抬指天,声音直冲霄汉,色威严骇

“太上敕令,超帝王魂,脱离苦海,往生天界!”

“太上敕令,超帝王魂,功德圆满,超凡登仙!”

“太上敕令,超帝王魂,鬼魅一切,急急去去!”

“太上敕令,超帝王魂,诸仙接引,急急来来!”

“太上敕令,急急如律令……”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