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 颜神设县(1/2)

恋上你看书网 630波o ,最快更新大明升职记最新章节!

第715章 颜设县

“何止是一般县城,这边除了巡检司外,还驻有捕盗通判一员,正德初年青州兵备佥事也曾驻节在此。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说话的是跟着钟羽正同来的一个年轻,袁可立记得这个年轻的名字叫杨观光,是进士杨觐光的幼弟,也是登州有名的缙绅,年纪虽幼,却据说极得柳鹏信任,只可惜为太方正了。

只是对于杨观光提出,袁可立却很有兴趣,他只知道这是青州重镇,却不知这里居然常驻有一员捕盗通判:“这颜镇果然不同于一般地方,不过为什么这地方为什么要专设捕盗通判?”

钟羽正当即答道:“老夫是青州土著,知之最祥。”

原来颜镇地处益都、淄川、莱芜三县界处,并且还是青州府与济南府的界地,“西距大藩,东连青莱诸郡,实为通省孔道”,“齐鲁门户,故南北战争每视为必争之地,故大兵往来恒由于斯”。

颜镇不仅区位重要,而且由于物产丰富偏偏“山多地少”,所以采矿及手工业十分发达,当地有大量煤矿,煤井甚至有至二三百尺者,所以采煤业特别是焦炭业尤其发达,又由于有大量焦炭出产,因此琉璃、陶瓷业得以全面发展,“业陶者已有千”,是山东一个极其重要的工矿业中心。

但是颜集工矿业发达的结果就是矿徒云集,流动特多,社会成分复杂,地方难以弹压,饥荒战年月常有民变,杨观光就说道:“李攀龙曾言四方亡命,啸而过市,百数十年,冀氏、姚氏九为倡。”

这是说自明初到万历年间,颜镇附近已经发生了九次大规模民变,这其中有永乐十三年的唐赛儿起义,天顺年间冀景周之变,正德十二年矿徒李可大起事,嘉靖元年王堂之变,嘉靖二十四年姚世表等矿徒起事,这些民变往往跨州越郡,影响远。

而且李攀龙还刻意只说“冀氏、姚氏”,把嘉靖元年的王堂之变略去,这次矿徒起义发于颜镇席卷大半个华北,历时一年之久,辗转山东、河南、南北两直隶四省,威胁大运河震动天下,是颜镇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一次民变。

只是听到这袁可立就觉得有点不对:“既然颜镇聚啸亡命,那应当立县才对,而不是设通判、巡检,光靠他们怎么管得好颜的治安。”

虽然通判是六品官,而且巡检手下也有三十多号弓兵,但是问题在于通判、巡检除了这三十多弓兵之后,几乎是独力支撑局面,而且这位捕盗通判要兼辖新城、淄川、长山、莱芜等县地方,分身无术,不象设县以后不但有官署而且有几套马与三班衙役,很难管好颜镇的治安,以至颜镇民早认识“捕盗通判出无僚佐可属,“进退无城池可守”,“旧设通判、巡检,职散且卑,不足制盗”。

杨观光说到这,不由多了一句:“当年青州兵备道设在颜镇的时候对矿盗没太多办法,何况是盗通判、巡检而已,幸亏建城以后地方安定多了。”

而钟羽正已经说了:“自正德以后,颜一镇设县的事已经反复了四五次,但是始终没成,李攀龙先生总结得很好,颜可城而不可规为县,盖以官具而民匮而险不可用。”

钟羽正是把一代宗师李攀龙写青州府志的结论说了出来。

虽然府县对颜镇鞭长莫及,而且通判、巡检对本地矿盗没有什么根本的办法,只能穷于应付,但是不管是州县还是本地平民都认为设县的坏处更大,设县以后要新建大批官署,还要承担新县的繁重差役与民争利,所以正德以来颜镇虽然动不安,设县的事却是始终没成。

只是设县的事虽然没成,但由于矿盗屡发,嘉靖三十六年青州兵备道王世贞主持颜镇筑城,三月方成,又将安乐巡检司移到颜镇,使得捕盗通判虽然除了巡检司的弓兵之外,依旧“出无僚佐可属”,但至少不至于“进退无城池可守”。

这就是现在的颜镇石城,周长三里,而且矿业与手工业特别发达,甚至胜过了现在的淄川县城,袁可立对这颜镇饶有兴致:“嗯,那就在颜镇歇一晚。”

袁可立是新任登莱巡抚,天下数得着的重臣,别说是在颜镇歇一晚,就是把整个颜镇都给拆了,大家都没有什么意见,钟羽正当即吩咐下去,立即有一家瓷业巨子把自己的大宅院让出去,全家都搬出去请袁可立进来歇息,他甚至与妻子一起亲自上阵充当婢来,招手即来,有求必应。

对于这样的盛款待,袁可立自然是满意至极,他又到市面上转了一圈,顺手收了一方红丝石砚。

颜镇的三大支柱产业是采煤业、瓷器业、琉璃业,但是制砚业也是极其重要的产业,用本地特产红丝石制成的红丝砚号称比端砚、龙凤砚有过之而不及。

只是袁可立的兴趣很快就从红丝砚转移到颜镇的产业布局上了,如果换一位官员来,肯定会说颜镇民舍本逐利,甚至嫌弃这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