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收税与免税(3/4)

着几名水兵到货舱之中去点验货物,而斯滕先生本,则是在众充满羡慕嫉妒恨等诸多感的眼中,命随行的两名印度侍在甲板上摆设好小桌子,沏好茶,邀请伽利略、笛卡尔、弗兰克等在这难得的闲暇时光中品尝一下的东方树叶。

他已经打好了主意,这一船棉花小麦牡马,给李总督的商之后,除了要购买那些畅销的武器之外,一定要多多的购买这种的东方树叶回去,相信不会比那的东方布赚取的利润少。

用征收高额进税和各种进附加税的办法,以限制和阻止境外商品进的,对于自己需要的原材料,则是采取减免税收或者先征后退的形式来鼓励进,进而提高进商品的成本从而削弱其竞争能力,起到保护境内生产和境内市场的作用,提高出产品的竞争力。这种行为,被经济学家们称为关税壁垒,是被贸易学者们恶痛绝的行为。

但是,在这个时代,却是为商们视为一条铺满金砖的发财大道。

斯滕先生,就是昂首挺胸走在这条大道上的领路,哦,或者是带路党?

“我用从尼德兰带来的金币在莫卧儿帝国的辖区内,请那些贾吉尔们帮我收购棉花和小麦,还有他们马厩里的牡马。然后运到南中军的地盘上卖给李总督,同他换他的那些纺织的极其美而又价格远远低于印度棉布的布匹,还有那些印度的王公贵族,欧洲的亲王和公爵,中东的酋长们都十分热的兵器和盔甲、瓷器,以及各个国家军队都需要的火炮和火药。这些货物的进出,都是免税的。我将这些货物运到印度换取金币和宝石,运到中东换回骏马,运回欧洲,可以换回什么?似乎只有金币了?!”

斯滕眨着有些灰黄的眼睛,脑海中不时的绘制着这条商贸易的黄金路线图,是啊!欧洲还有什么?充斥着战火和杀戮的土地上,还有什么呢?

而笛卡尔先生和伽利略先生、弗兰克先生却没有他内心的想法那么复杂,三个不但自己兴冲冲来同斯滕先生喝茶,还将搭船旅行的几名父一同请了过来。

对于这些上帝的仆斯滕先生一向是敬而远之的,他尽管也是胸前挂着十字架,但是,他最信仰的却是那制成十字架的黄金,或者说,是中国的赵公元帅。

哦,还是中国的祗系统来的更加完善些,们可以选择自己的膜拜对象,而不是那号称万能的上帝。

“哦!这难道就是著名的达维亚瓷?”一名明显的属于没有见过什么世面的父,甫一坐下,便开始对桌上的茶具大声惊叹。让那两名来自天竺的刹帝利种姓侍不由得俏眼一翻,悄悄的表达了一下鄙视之心。

达维亚作为荷兰在亚洲的据点和中心,充当了将中国和曰本等地的特产集中、转运的集散地职能,而这样的职能,也将很多东方的出产被那些欧洲乡下的土鳖误以为这些从达维亚运来的东西就是达维亚的出产。(这种事他们也不是第一次了,最著名的就是阿拉伯数字,可怜的三哥!自己的文化成果被巾大胡子们剽窃了。)

作为输瓷器的大户们,荷兰和英国都对这个错误视而不见,甚至有意无意的推广这种错误,目的只有一个,让们无法找到这些上等瓷器的真正产地。

很不幸的是,守汉利用安南的高岭土资源,结合广东的瓷器烧制技术而提前百余年研制出来的骨质瓷,就被这群土鳖们将从未见过的这种瓷器称为“达维亚瓷”。并且将各式餐具、茶具作为上品珍藏。悲哀的是,国用于饮茶的茶壶茶杯,被欧洲乡下的们用来作为咖啡具。可谓一器两制、中外结合的典型。

看着隔着薄薄的杯壁隐约可见的茶叶影,几名传教士大为惊叹,对于秘的东方,富庶的中国越发的感到向往。

“这不是最好的瓷器,甚至可以说是等外品。因为我们在海上航行,这些易碎的瓷器都太娇气了,属于严重的消耗品。真正好的瓷器,我曾经捐献给比萨大教堂一尊高达七尺的圣母像。”

最好的炫耀效果往往只是不经意的轻描淡写。斯滕的一句话,令在场的传教士们惊讶了,他们都曾经看过那尊在比萨大教堂同施洗约翰铜像并称为教堂的镇堂之宝的圣母像。在施洗堂中,慈祥无比的圣母玛利亚,透过烛光与窗进来的光线反下,显得越发的眩目。

作为城市的守护,圣母玛利亚在比萨拥有无可比拟的地位,这尊圣母像从安放之初,便得到了无数信徒和市民的膜拜,们在她的脚下跪拜、哭泣,企图得到救赎。

“那尊圣母像是您的捐献?”一位父有些惊讶了,他开始重新审视斯滕先生的财富和地位。

“是的,我用这尊圣母像恳请教堂帮助我拯救一个朋友的生命。”

“我要赞美您高贵的品格。感谢您对素不相识的在危急关施以援手。”伽利略先生率先端起茶杯向斯滕先生致敬。而笛卡尔和弗兰克也大致可以猜得出其中的奥秘。只有那群父不明就里。他们不清楚为什么这个身穿昂贵的丝绸袍子,苎麻衬衫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