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晋商的惊讶(续)(2/4)
真不知道是怎么铸造出来的。正面是汉字大写的壹圆,背面是一朵菊花,然后菊花上面写着大明南中铸币厂,下面写着崇祯某年铸的字样。菊花花瓣丝丝分明。这么
致美观统一的银元,到底是怎么铸造出来的,黄大掌柜的百思不得其解。
南中银元不但品相美观,更加要命的是成色极佳,远胜户部的足色纹银,即便是内帑的细纹银的成色跟这银币比起来都颇有不足。难怪京城中官员太监们收礼行贿都是以南中银元为标准。
“大东家说得极其有道理。不过,今
我同这客栈的伙计聊天。无意中窥得了一桩事!”
小乔的话虽然不大,却如一个炸雷在黄大掌柜的
上响起!
他警觉的四下里望望。院子里除了夜风吹来抚弄树叶的沙沙声,并无别
。
他一把抓住了小乔的手,“快说!你知道了什么?!”
“回来之后,我怎么也想不明白为甚咱们吃得牛
、猪
、鱼、
等物如此便宜,便与客栈的伙计们攀谈,他们告诉我说的,这其中的关窍。”
据伙计们说,鱼虾类的水产品。除了因为南中濒临海洋,有无数渔船
夜捕捞之外,更有稻田养鱼、养鸭的法子为广大农户所用。
“除了养鱼养鸭之外,更利用天时,实行间作。先种菜籽,菜籽收成之后,菜籽用来榨油。余者用来肥田。差不多每亩田每年可以收获至少百余斤菜油!这也就是为何各处可以看到如此多的油篓、用油如用水的菜肴缘故!”
“这个?”
黄大掌柜有些失望,他原本以为小乔通过客栈伙计们的嘴,从中套取到了什么惊天动地的秘密,原来只是南中如何种田养鱼榨油的法子!这法子不能说没有用,只是在烽烟遍地到处是灾荒流民的内地是无法实现的。
且不说北方,便是号称是湖广熟天下足的湖广地区。如今也是有各式各样的流民、流寇往来出没。各地的乡绅宗族,纷纷结寨自保。每
里想得便是如何在这
世中活下去,那里还有心思搞什么稻田养鱼?
那小乔也是浑身消息埋伏的机灵
物,否则也不会带他到南中来。见黄大掌柜面有不愉,便抛出了另外一个消息。
“除了农户家自己养鱼养牛养猪之外。南中更有所谓的专业养殖户之称,此辈不种田。只管养殖
鸭鹅猪牛鱼等物,多者有养殖数百
猪牛,甚至上千
之
。此辈之上,更有各大官营或者是商
开办的养殖场,养殖规模更在专业养殖户之上数倍不止!大掌柜的可知,这些养殖猪牛鱼
之
,手中的一件法宝是什么?”
“是什么?难道他们能够撒豆成兵不成?”黄大掌柜打了个哈哈,不觉有些困倦,但是出于习惯,他还是强忍着困倦之意,打算听这小乔把话说完。
“虽然不能撒豆成兵,却也能让牲畜鱼类
鸭长得快些、长得壮些、肥些!”
小乔起身离开,少时从自己房间中取回一物递给黄大掌柜。
“大掌柜您请看,我说的便是此物。”
黄大掌柜满腹狐疑,不过倒是丝毫不觉得困倦了。
他仔细打量着手中这棵有将近一
高的植物。
“这是何物?”
看着这一
多高的植物,茎叶繁茂、质地松脆。几个断
处还微微有些甜味散发出来。
“这东西在这里被唤作玉米
。和咱们今
吃得两样面的面条中所用的玉米是同样的字。不过却与那玉米不是一回事。这东西是牲
的好粮
!”
卖弄了一下见闻之后,小乔顿了顿,继续为大掌柜的讲解自己得来的
报。
“这东西马、牛、羊、猪、鱼、
、鸭、鹅都喜食。且再生能力强,每年可以刈割七八次之多!每亩
田可以出产茎叶数万斤!而且不挑田地,房前屋后,盐碱地都可以种植!略略剁碎些便可以投到水塘之中喂鱼!”
“每亩田可以出产数万斤?”
这个数字着实是吓了黄大掌柜的一跳!
往蒙古和辽东,这条路他是跑熟了的。对于
原上大概青
的出产数量也多少有所耳闻,好的
场一亩不过数百斤或是上千斤。这样的
场已经足以引起部落之间的战火了。
“这东西是从哪里弄来的?”
黄大掌柜的紧紧的握着那颗玉米
,声音有些变形,低声向小乔喝道。
“据那伙计说,是十多年前,这里的将军李守汉用一斗种子一斗黄金的价钱,从西洋
手中换来的。据说是从据此地数万里之外的海外出产。端的是好东西啊!撒下去种子,愿意照看一下就管管,不愿意的话,就任其自己生长。出芽之后四十五天长到二尺左右时便可以收割,每年每株可以收割个七八次。大约一年四季都可以。十余年来。这玉米
被李守汉推广到了南中各地,所以。这南中才有如此便宜的
食!”
一斗黄金一斗种子?!
这个价钱已经令黄大掌柜的疯狂了。但是此物的价钱同它的意义比较起来,便宜的实在太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