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长清,刺刀突击!(2/3)

盔,“这还用说什么?!全军掉转方向,先吃掉这不知死活的东西。之后向主子们报功便是!”

一千余的五个牛录,还有远远多于这个数量的杂役包衣余丁等,迅速移到大清河岸边,整齐列队。军阵中的们纷纷摩拳擦掌,等候着那些军功财物自己送到刀下来。

在阳光下,冻得坚硬的大清河仿佛一道银带相仿,向们的视野里泛着亮光。沿着蜿蜒的河道向东望去。远处的地平线上跃出了几面旗帜,不多时。立刻一面变十面,十面变百面,很快便是铺天盖地的旗海。隐约可以看出旗帜颜色为明军崇尚的红色。再看过去,那些旗帜下,便是一个个整齐的方阵,虽然远远的看不清那只马的军士旗号,但也可以感觉到一的威势。虽然听到哨马的警报,又是沿着大清河方向赶来的军队。肯定是明军哪一部的援军了。只是这些马,是哪一部的援军?

援剿总兵祖宽?难道是他的军队从临清州了过来?

一个包衣牛录章京立刻笑笑否定了自己的这个判断。

同为关宁军一脉的他很清楚,关宁军同清军作战,向来是不出大炮的程,便是骑兵也只是在城墙脚下作战。

这一点从万历年间便成了辽东将门的不传之秘。

如果贼灭了,那他们这些每年只会伸手向朝廷要钱要粮的关宁军还有在辽东存在的必要么?到了那时,辽东每年的银钱粮米。朝廷还会拨给么?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恐怕接下来的,便是朝廷拿他们开刀来整饬朝纲吧?

如果贼灭了,那么所谓的辽西将门还有在大明存的必要么?他们以后如何向中央政府要钱要粮?那海样的银两与粮米,还有可能到自己手中么?

养寇自重、保存实力。这八个字是辽东带兵将领、乃至整个大明带兵将领的心得。

也许是一支走错了路的军队。不留撞到了正红旗主子们的刀上了。

这位来自于山海镇的前千总、现在的包衣牛录章京有些幸灾乐祸的想象着。

那支队伍越来越近了。

除了军旗被北风吹拂发出的扑簌簌声之外,庞大的行军队列中没有说话。阵阵的脚步声敲得冻得坚硬无比的地面微微震颤,偶尔传来的战马一声嘶鸣让这笼罩在整个军阵上的肃杀之气稍稍平缓一些。

“是那些南蛮!那些南蛮!”

惊恐的叫声不是从包衣牛录的阵型中传出,而是从正宗的建牛录中发出来。

由远而近而来的队伍,一色的红色胖袄。胖袄外面是整齐划一的胸甲,以数百为一个方阵队列。全数有甲。在方阵后面则是这个单位的大小行李辎重等物,数十辆炮车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艰难的行进着。

这样的军容、这样的装备、这样的行军状态,除了那支南蛮军队以外,放眼整个大明还找得出第二支吗?

河西务一阵,让正红旗下几乎都有亲友战没于此役。

而眼前来的这支队伍,正是两年前给正红旗留下了刻、甚至是难以磨灭印象的南中军!

守汉原本打算在莱州湾登陆后,将船队中的江海两用船沿着自利津海的大清河,这个天下有名的四渎之一转运辎重到济南,若是能够顺利的话,少不得便收复了济南。

但是,算不如天算。

当他兴冲冲的领着几个旅长,七八个团长到大清河海处进行踏勘时,这才傻了眼。

大清河的平均水不过一米,那些满载的辎重船如何能够进这样的河流中前行?而且天寒地冻,很多河段因为转弯较多,流速缓慢已经完全冻结。

无奈之下,只得用高价雇佣当地百姓一路冰拉纤,将十几艘勉强可以在大清河中通行的船只拉进河道之内,运输着必需的辎重弹药一路前行。

一路走来,登陆时的三个旅,另有两个从耽罗岛赶来的骑兵团,算上各旅直属队总计接近十几个团的部队,到了长清地域不到四个团。除了沿途保护、运输辎重之外,大量的冻伤等非战斗减员也是一个很令恼火的事

“不错!正是那群南蛮子!”

甲喇衔章京瓜尔佳咬着牙,平里因为咀嚼撕扯食而变得发达异常的脸部肌起伏不定。

他的几位亲戚便在两年前那场战事中战死,虽然主子发下了抚恤,但是几个亲戚家已经变得家道中落。少不得要从亲戚这里求些帮助,他也不得不费了不少。粮食、银子、布匹、甚至是包衣阿哈,都被几个亲戚的遗属分润了不少。这一次。正好为自己出一恶气!

“全军列阵!杀败了这南蛮,本甲喇再攻取长清县城!”

在阵阵的惶恐和兴奋织在一起的心之中。这一个临时甲喇的军队开始列阵。

不多时,那脚步越来越近。脚下的大地也在微微发出战栗,仿佛是有几万个马蹄同时在重重敲击地面,让整个大地都抖动起来。

几个正白旗的包衣牛录章京开始手心出汗,喉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