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叫苦、讨伐缅甸(2/3)
为一个忠心的
才,他不希望崇祯的眼前出现另一个比建
还要强悍的敌手。
“你个死太监!要是老子把十州和南面各个岛屿,什么吕宋、苏门答腊、爪哇各个岛的地图也挂出来,你就该说老子要造反了不成?!”守汉心中腹诽了一句,脸上却是依旧一脸春风。
“伯爷,坐拥膏腴之地,每年出产的粮米,便是一亩地只打一石粮食,也足够这南中等处丰衣足食了。”那贪婪的打量着墙上一片片粮食产地的小太监用艳羡的
吻
结着守汉。
“公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随同守汉进来的公事房主事黄馨。向王德化拱手施礼:“我南粤军占据南中为根本,却也是
身而立于虎狼群中,无
不战,无时不战。虽然薄有钱粮,却也是开销巨大。”
有手下
替自己出面打发这些阉货,守汉乐得清闲,坐到自己帅案后,命
取来自己的烟袋,点上一锅烟只管吧嗒吧嗒的抽起烟来。
风磨铜的烟袋锅、缅甸翡翠的烟袋嘴,乌木的烟杆。烟锅里是上好的产自吕宋的烟丝。守汉美美吸上一
,陶醉的闭上眼睛,吞云吐雾。
说起这抽烟,起初是被称为“吃烟”。这种说法一直延续到了民国年间。史书记载。“吃烟始于万历年间。”随着军队的调动。由南方的戚家军等部队传
九边的蓟镇、辽东镇,随后更是快速传遍余者几个军事重镇,当时
们认为烟
有去寒祛瘴的药用价值。可以治
虱模杀害虫,还有治疗风寒湿气等功效。特别军队经常在外行军打仗,餐风露宿的,军士容易患风湿虐疾之类的疾病,所以吃烟这种行为便迅速在明末的军中流行。
崇祯年间烟
的种植在大明各地己是普遍,种植烟
的利益,获利远比种粮丰厚,辽东关外一斤烟叶更可换一匹好马,因此全国到处种植烟
。特别湖北的均州与勋阳府更是烟
基地,由于所以种烟的
非常多,崇祯皇帝严旨禁止几次,都是收效甚微。
崇祯禁烟的目的是因为烟
的种植挤占了粮田,减少了粮食的种植,同时,烟
的收税该如何进行,内地并没有一个税率章程,所以皇帝要下旨禁烟。
而守汉这里则不同。
他在吕宋、爪哇等适合烟
种植的地域内,不但不禁止土
在西班牙
、荷兰
的基础上种植烟
,反而鼓励这些
多种烟
、多种甘蔗、多种植豆蔻、
桂、八角、胡椒等香料。前提就是,你们的产品必须卖给我,而且要做到种类单一,必须缴税。
通过经济手段完成对这些地区的控制,也是守汉推广烟
和香料种植的目的之一,而且,烟
的利益也是巨大的。种植户要有特许证,而且烟
的税率要比粮食高出十倍。
如今烟
通过隆盛行的渠道往内地、辽东、宣大等处销售,也是获利颇丰,府库之中很有一部分利税是由瘾君子们一吞一吐之中贡献的。
“公公,您只看到了我南中出产的粮食,却不知道这些粮食的去处。”那边,黄馨在守汉
吐出的青烟之中开始向王德化大倒苦水。
“大
小
,一月二斗。这是
均最低的粮食需求,我南中如今有军马数十万分驻各地,这些
马消耗之巨大,公公可曾算过?”
“公公从内地来,当知晓如今九边各镇均有装备我南中出产之盔甲刀枪者,各镇各城,多有罗列我南中出产之火炮者。然刀枪盔甲火炮炮子火药等物,皆要有
辛苦劳作制造方可。从矿山采矿,到炼厂冶炼,各处工场打制,这各处哪里不是要成千上万的
壮汉子在辛苦劳作?此辈的一
饮食,所消耗的粮米油盐荤腥,多过农
至少五成以上,盖消耗大矣!公公请算一算,内地官军每披一件甲胄,多一件刀枪,我南中需要消耗多少粮食劳力?”
王德化被黄馨这一连串的数字打得有些措手不及,他却不知,黄馨在公事房中,分管的便是各处工场矿山等事,这种数字自然是如数家珍一般。
“如今每年自福建、广东等处流
南中垦殖之各地流民多达数十万,我家伯爷少不得要发给
粮、种子、农具,安排他们往各处去,这一连数年都是只出不进的。每年又是多少开销?”
“黄先生,既然是开垦了,为啥几年都是只出不进的?”一个小太监好而又有些不解。
“这位小公公,您想必是在宫中待久了,不知道稼穑之艰难。那遍地荆棘
莽之处,如何能够变成良田?少不得要砍伐烧荒,然后再将开辟出来的生荒慢慢的养成熟荒,生地变成熟地之后方可种植粮食作物。这少不得又要数年时光。我家大
又没有点石成金的仙手段。冬天开荒,春天便可播种,秋天更是丰收年景。”
“公公请看。”
黄馨拿起放在地图旁的一根木杆,指着沿着从广东到广西,中间在雷州府分出一条道路折而向南的一条粗大的虚线画了一遍。
“两广
起,皇上将此事
予我家伯爷办理。公公须知,去山中贼易耳,然治
容易治平难。若要想令两广平静,须得与民休息,休养生息。但却又要让这被
地区之
有谋生之处。伯爷苦思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