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章 余波,裂痕。(3/4)
!朕的内库之中如今还有些钱粮!此时不用,更待何时?”崇祯心中也是颇为笃定,他也盘算过,眼下几处港
通商
岸所收取的关税,每月平均算下来也有二三十万银元
账,除了供应宫廷的一些开支之外,可以全数拿来练兵,向南中购买军器粮
,向蒙古购买马匹,只消得半年以上。一支强兵便又在手中了!
一条黄河,便是一道
阳界。黄河以东、以北的明军控制区内,戒备森严,各处州县的民壮被抽调上城防御,各处士绅们则是声嘶力竭的要求百姓乐捐乐输,为保全家园田舍祖宗庐墓而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各种的田亩加派,无声无息的又多了不少。
而在黄河以西、以南地域内,义军则是一派欢腾气象。
多年来,洪承畴、孙传庭、左良玉这几个
便是悬在他们
上的一柄利剑,一柄重锤。朝廷用他们来对付李自成、罗汝才等
。面对着这几个朝廷倚重的统兵将领,义军从李自成以下都几乎有了心理障碍,心理的
影面积极大。
可是,现在不同了!
顾君恩的战略战术已经完成了两步。而且都已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南面,左良玉在九江、武昌一带苟延残喘,名义上是防备义军继续向东流窜,袭扰留都南京。其实,如果不是在安庆江面有溯江而上的南粤军水师驻防拦阻了他的去路,只怕他早就跑到南京的江面上了。而义军已经开始在德安、承天、荆州等处派遣官吏。管理地方,同时,按照万历年间的标准对士绅免税的田亩面积重新进行核算,实行统一累进制钱粮制度,土地越多,征收的钱粮便越多,同时允许那些为了躲避钱粮税赋而投献的佃户取回自己的土地。汉水两岸的鱼米之乡,成了义军最可靠的粮
来源。
在河南,诱敌
的战术取得了惊天战果,孙传庭在陕西殚
竭虑训练出的十多万军队,变成了义军
中的美食。而在不远处,一块更加诱
的美食也是唾手可得。
“潼关!”
闯营的几乎所有出身于老八队的将领,参加过潼关南原大战的将领,一起勒马眺望远处的十二连城,
中喃喃自语。便是勇猛强悍如刘宗敏、郝摇旗,也是眼角噙着泪花。
“娘的!潼关,南原,多少好兄弟倒在这儿了!今天,大仇终于报了!”郝摇旗的话,说出了闯营众将的心声。
孙传庭这支
马的覆灭,对于义军来说,眼前的潼关不再是拦阻他们的铜墙铁壁,而只是一座纸糊的关城,丝毫不能拦阻他们那颗急于衣锦还乡的热切欢腾的心!
只要他们愿意,他们随时可以踹开这座横亘在他们返乡途中的关城,大摇大摆的出现在关中平原上,然后敲锣打鼓吹吹打打的到西安城下,一直回到陕北去。
“到那个时候,大元帅便正式登基做皇帝,咱们这些
,也就是正儿八经的开国功臣!都弄个伯爷、侯爷的当当!然后回老家去,起宅子,买田地,娶婆姨,生他一炕的娃!”
几个闯营的将领满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在山丘上意气满满的挥动着马鞭朝着隐约可以望见的潼关天险得意的叫嚷着,咒骂着。
在他们身后的五里川盆地,从狮子坪到五里川,方圆几十里范围内,
声鼎沸,往来如织,昨
的战场,今天却是一个热闹非凡的集市一般。
那些放下了武器,解下了甲胄的明军士兵,大抵按照每百
为一队,胡
裹着些御寒遮雨的衣物,在树林和田野上坐着等候着义军兵丁的招呼。距离他们较远处,几十辆大车正运来碗筷,数百
大小锅灶和炊事车正在热火朝天的为他们烧水煮汤。
“大元帅有令!大家都是陕西乡亲,放下了刀枪就是一家
!今天,大家到了我闯营了,没得别的吃食,吃面!吃馍!”一个闯营小
目手扶腰间宝刀,得意非凡的对着眼前数以千计的明军俘虏宣示着李自成的军令。
而一些已经吃饱喝足,身上暖和了许多的明军,则是
劲十足的打扫着战场,将散布在数十里范围内的刀枪甲胄辎重车辆旗帜帐篷锅灶骡马一一收拢,然后分门别类的各自集中。
更有不少
喊着整齐的号子,用粗大的缆绳将那些沉重的火炮从沟底拉出来。
“李哥,咱们这次可是赚大发了!”罗汝才眨
着小眼睛,得意洋洋的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战利品,捻着一撮胡须笑着不停。
确实是堆积如山。
单单是缴获的刀枪,被义军当中负责管理的辎重的
很是仔细的用木
在地面上制成架子,防止刀枪因为被雨水侵蚀而生锈。每个木架上,纵横有序的摆放着同一制式的刀枪。
“横着摆十柄刀,竖着再摆十柄!这样回
算数时也省事!”不停有义军的司务们吆喝着那些临时充作苦力的明军俘虏,指点他们该如何码放这些刀枪。
外号曹
的罗汝才,饶是征战了半生,也不曾在这么一个空间内见过如此多的刀枪。一
多高的刀枪垛,整整齐齐的码放着各色刀枪,一眼望不到
。
“小吴,这些缴获的战利品,统计出了数目没有?”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