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六章 岔道城(1/3)

鸣驿、下花园、保安州、东八里、西八里、怀来城,永宁城,延庆州,城池屯堡上空飘扬的月旗被狠狠的从城踢下,换上了大顺的旗号。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沿着官路,通往居庸关的山路上更是车马拥塞,欢马叫。数十万的庞大行军队伍,前锋已经过了延庆城,后卫却还在大同与太原之间。

宣府镇已经从明军护卫京师的右臂,变成顺军攻打北京的左勾拳。

眼前,唯一可以阻挡大顺军前进道路上的关隘,便是八达岭与居庸关了。

八达岭的由来,按照《长安客话》中的解释:“路从此分,四通八达。”因为八达岭是居庸关的外,北往延庆、赤城、蒙古,西去张家、怀来、宣化、大同,东到永宁、四海,南去昌平、北京等地区,可谓是四通八达,所以它历来便是一条重要的通要道和防卫前哨,素有“京北第一屏障”之称。

八达岭这名,最早时见于金代诗刘迎的长诗中《晚到八达岭下,达旦乃上》和《出八达岭》。元代,这里称“北”,是与南相对而言。南在北京北郊昌平县境内,从南到北,中间是一条40里长的峡谷,峡谷中有万里长城的著名关“居庸关”,这条峡谷因此得名叫“关沟”。八达岭高踞关沟北端最高处。这里,两峰夹峙,一道中开,居高临下,形势极其险要。自八达岭下视居庸关,如建瓴,如窥井。“古有居庸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之说。

“林泉,你看这八达岭比潼关如何?”借助着手中的望远镜,李自成在山脚下便清清楚楚的将八达岭山形地貌看得明明白白。

“圣云,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今陛下以堂堂正正之师,吊民伐罪以正讨逆。便是********,又岂能阻挡王师前进?”

跟随李自成御驾行动的大顺丞相李岩,恰到好处的转了一句文,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话来回答李自成。

“丞相所言甚是。学生亦是如此看。”在潼关战役之中崭露角,为李自成大军献上声南而击北,佯攻钟祥,调动明军引诱孙传庭大军出潼关东进计策的顾君恩,也是为李岩的这番言语而击节赞叹不已。

听得了手下重臣的这一番善颂善祝,李自成却也是微微露出了些笑容。

“话虽如此,但是朕却不敢小觑了这道雄关险隘。免得伤了朕许多忠勇将士的命!传杜勋来!”

杜勋,字子猷,原本是崇祯宫中尚膳监掌印太监,大概的差事权力就和海大富公公、小桂子公公的活一样。后来被外派任宣府(今河北宣化)监军。李自成大军东进,大同总兵姜镶派使者至李自成军前纳降。杜勋虽然没有派出使者早早的去接洽投降事宜,却也是另有一番表现。

他和总兵王承允出城三十里迎接,对于他的这番表现,宣府巡抚朱之冯大骂:“尔上所倚信,特遣尔,以封疆属尔。尔至即通贼,何面目见上?”杜勋却是一言不发,大笑而去。朱之冯见大势已去,自缢死。

杜勋听得皇上召唤,急忙一溜小跑的从队伍的后尾处奔来。

婢参见皇上。”

“杜勋,你在宣府献城归顺朕,也是有功于我大顺。可是,你在明国那边,已经是一个死了。”

说到这里,李自成以目光示意,旁边有丢过一份邸报掷给杜勋,上面赫然有着宣府监军太监杜勋在宣府尽节,帝赐杜勋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其侄为世袭锦衣千户等词句。

婢自从出城设摆香案迎接陛下天兵之时,便已经将此残躯尽数献与陛下了!”杜勋倒也是脆,很是直截了当表了一下忠心。

“少啰嗦!只管给咱说说对面的这座山岭上的布防和兵马形!”

刘宗敏对于杜勋这些向来都是没有什么好声气,只管粗豪的呵斥着杜勋。

“是!汝侯说的是。”杜勋站起身来,却依旧弯着腰,指着远处山岭上的各个敌楼、关隘,哨、道路为众一一讲说起来。

他讲完之后过了好半晌,众还在惊愕之中不能自拔。

这一带的长城都是当年戚继光戚少保督工建造。依照山势修建,分为南、北两峰,蜿蜒于山脊之上。从城墙上往下面看是有两个门和u字形的城墙、、垛、箭楼、敌楼和瓮城。在瓮城墙上内外两面都有垛墙,四面拒敌。倘若敌关门涌城内,将受到四面守城将围歼,敌如落瓮中。

瓮城是这一带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般都建在地形险要的通要道上。八达岭的瓮城建在山脊上,受地形限制,依山就势,东低西高,东窄西宽,瓮城内无井,水源缺乏,平常驻兵不多,守城部队驻在西北三里的岔道城。

瓮城两门之间相距63.9米,西门楣题额“北门锁钥”,城门上,安装有巨大的双扇木门,门内安装有木顶柱和锁闩。平时,大门敞开,行商旅自由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