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季风起,海贸时(2/3)
港极多海运发达,距离倭国、琉球又近。自我大明成立以来,宁波府便是海贸的重要之地,每年来往倭国琉球的海船不下数十艘上百艘。
当然了,朝廷有禁海的规矩在,本官身为定海防倭总兵,职责所在便是查抄通倭之海船,这点没有商量。”
随着吕泰的话语,王澜、李韬等
脸色发白,难道这吕泰真是一个
槌不成,非要查抄走私海商?
“然,百姓们生活不易,很多时候去倭国贸易也是生活所迫,本官虽然身负职责却也不能赶尽杀绝,若非铜铁等军事物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未尝不可。”吕泰话锋一转,又道。
“是啊,是啊,百姓们不易,我们应该为他们考虑,”几
闻言大喜,纷纷道,“总兵大
放心,百姓们装船贸易的都是棉布生丝,茶叶,瓷器这些
用品,并非什么军事物质。”
“是不是军事物资总要现场查看才行,而且他们出海赚大钱,咱们弟兄却担着天大
系,弟兄们水里火里奔波个不停,家
却嗷嗷待哺,总也得让弟兄们混
饭吃。”吕泰道,义正词严、道貌岸然的话语说过,接下来就是就地分脏的时候,于是众
知道摊牌的时候到了。
三
之中,王澜最为冷静主意也多,虽然李韬对之不服屡屡顶撞,可真遇到大事还是以王澜为首。
王澜端着酒杯,脑子快速的转动着,这新任总兵说话刀切豆腐两面光,可谓有理有据,来到定海没多少时
,竟然不知不觉的让他拉拢了一批
落军户为其效力,可见并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也许这定海的水有多
家早就探了个明明白白,如此,再像李韬说的讨价还价欺负
家初来乍到不懂,那可就是愚蠢了。
“吕总兵爽快,弟兄们也不藏着掖着。这定海的
况总兵您知道的也大致差不多,末将就有话直说了。
每年的夏季东南季风起时,便是海商们出海往倭国的时候,这宁波府每年出海海船约有数十艘,正如总兵所说,他们赚大钱也不能让兄弟们担
系。按照惯例,每艘海船会给咱们弟兄五百两银子,换咱们兄弟一个视而不见,加起来一年也就三四万两罢了。
这笔银子向来是总兵大
独拿三成,我们三个各占两成,剩下的一成弟兄们平分。今年就还按这个比例分润您看如何?”
王澜说完之后,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吕泰。
一年三四万两的收益,自己身为总兵独占三成,大概近万两银子,这可是一笔好大的收
。到了明末虽然白银不断涌
有些贬值,可却依然十分值钱,一个中等之家一年的收
也就二三十两银子,一个县一年的税收也就这么多吧!
听完此言,吕泰心
起伏,他知道这个防倭总兵油水很大,却没想到这么大。如此大的收益,怪不得这三
会心动,竟然想绕过自己独吞!这么多的抽水再加上平素里喝喝兵血,少数每年也能捞个两三万两银子!王澜三
联袂来找自己,也就是想把自己拉下水和他们同流合污。不过,吕泰心中冷笑了起来。
“好,我老吕也不是个贪婪的
,就以王兄弟所言,就按往年比例分红,不过丑话说到前
,我老吕眼中也不揉沙子,什么时候海船从我定海出海必须得事先报于我知,我要了解所有海船的
况!谁要敢糊弄我,别怪老吕的宝刀不认
!”
吕泰说着拍拍腰间的钢刀,发出严厉得警告。
“哪能呢,总兵大
您过虑了。”见吕泰答应下来,王澜等顿时松了
气,多吃多占没有弄成,最起码往
的利益保住了,每
妥妥的六七千两银子进袋。
“来,哥几个,走起!”吕泰端起酒杯一饮而尽,众
开始了推杯换盏。
微风吹着军旗,旗面飘向西北,风越来越大,旗帜被吹的猎猎作响。
东南季风起,又是一年北上倭国海贸的时候。
杨文清亲自到了定海城堡,送去了五百两银子。
杨文清是鄞县杨家的
,是杨家族长杨秉鼐的堂侄,读书不行科举无望,只得替家族做这跑海颠簸的生意。
杨家一家三尚书、一门七进士,是宁波府第一家族,在整个江南也算得上鼎鼎有名,名下的土地跨州连县多达数万亩,算得上浙江排到前几位的地主。
江南经济发达,主要是田地多种桑棉等经济作物,若是都种粮食的话,数万亩田地产的粮食留够佃户嚼裹,剩下的也卖不了多少银子。可是种桑养蚕却不一样,一亩桑田养蚕所产生丝价值是种粮食八九倍乃至十倍以上,这也是江南一带少种粮食多种桑棉的原因。而一担生丝在大明价值五六十两银子,若是把生丝运到倭国,能够卖到二百多两白银,利润多达数倍以上。
庞大的利润,让无数海商趋之若鹜,从大明立国直到现在,虽然朝廷屡屡禁海,却也屡禁不绝,就是利之所致让
勇往直前。若是朝廷禁止的狠了,便会发生大的动
,像嘉靖年间的倭寇之
,其背后便是沿海大族怂恿所至。
杨家,乃至宁波府其他家族,更不会放过海贸这等赚钱的买卖,只需要把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